鎮寧蜂糖李背后的“貴州銀行力量”

2023年的鎮寧蜂糖李銷售接近尾聲,果農岳正超仍然每天在果園忙碌。在家裡吃過午飯,整理好剛剛買到的肥料,岳正超就准備往山上的果園趕。
正午,太陽正是烤人的時候。妻子站在屋檐的陰涼下,勸他晚點再上山。“晚點也涼快不到多少。”這段時間是果園的除草、施肥期,10月中旬,是幼苗栽種期,“沒多少時間了,耽誤不起。”
在距離岳正超果園十幾公裡外的貴州瀑鄉蜜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瀑香蜜韻公司)分揀中心,工人們正在將分揀后的李子裝箱,一摞一摞地碼放在一邊。這些名為“蜜思你”的鎮寧蜂糖李將被送往省外,以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再往南面走十幾公裡,鎮寧恆豐源果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豐源公司)的負責人正在蜂糖李基地,與合作社核實今年的蜂糖李產量、銷售量,制定新一年的計劃。
網絡上,2023年“鎮寧蜂糖李季”圓滿結束。現實中,岳正超、瀑鄉蜜韻公司、恆豐源公司,鎮寧蜂糖李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
從果農到企業,鎮寧蜂糖李產業的發展,每一個環節都有貴州銀行力量的參與。
貴州銀行鎮寧支行行長邵榮國介紹,近年來,鎮寧支行圍繞“一縣一業”部署,充分發揮資金、網點、人員、產品優勢,做好“快、暢、優”文章,向鎮寧蜂糖李產業集群授信1億元,累計發放8634萬元流動資金貸款,39家合作社、400余戶農戶直接受益,輻射帶動近千農戶增收。
“作為貴州人民自己的銀行,支持蜂糖李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貴州銀行的支持讓蜂糖李龍頭企業發展更有信心和底氣。
用智:1億元集群授信助3萬畝果園發展
恆豐源公司是鎮寧縣政府組織成立的龍頭公司,以企業+農戶模式實施標准化種植,有果園3萬畝。
恆豐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3萬畝果園,對於公司來說,管理存在一定難度。為此,在政府主導下,2022年初,公司將3萬畝果園承包給39家合作社。按照發展方案,由合作社雇佣農戶種植、養護、採摘,公司按約定價格統一質量認証和銷售。
3萬畝果園的運營,包括土地租賃、基建、施肥、勞務、購買種植保險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資金。資金缺乏,果園運營就無法開展,蜂糖李又是季節性水果,運營拖一個月,就有可能錯過一年的銷售旺季。”
2021年底,在一次銀企對接會上,貴州銀行鎮寧支行了解到恆豐源公司的困境,提出上門服務,與恆豐源公司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蜂糖李產業是鎮寧縣的特色產業,產業發展遇到問題,我們理應積極主動提供支持,用金融活水賦能產業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鎮寧支行行長邵榮國說。
銀企對接會后,鎮寧支行由行長牽頭,成立蜂糖李產業服務專班,調研鎮寧縣蜂糖李產業發展現狀。在鎮寧支行看來,為恆豐源公司提供金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需求,是鎮寧支行支持蜂糖李產業發展的切入點。“我們以點帶面,能夠更深入、更實際地參與蜂糖李產業的發展。”
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服務專班與政府、龍頭企業、果農、銷售端企業等多方對接,用3個月的時間走了45個村寨,調研了30戶農戶、48個合作社,最終形成一份10000字的《鎮寧蜂糖李產業調研報告》,同時為恆豐源公司量身定制了金融支持方案。
根據方案,鎮寧支行通過引導地方政府、產投公司增信,發揮財政資金和風險擔保基金作用,通過銀政通集群授信,解決“單打獨斗”的合作社缺乏抵押、無法獲得貸款的難題。
2022年2月,貴州銀行鎮寧支行對鎮寧蜂糖李種植合作社集群授信1億元,累計向39家合作社發放貸款8634萬元。“這一方面解決我們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也讓原本單打獨斗的合作社相互支持、抱團發展。”公司負責人說。
有了貴州銀行的金融支持,3萬畝果園良性運轉起來。“貴州銀行的金融方案,不僅解決了資金問題,還為我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幫助我們分析、研判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讓我們的管理思路更加明晰,對未來的發展更加有底氣和信心。”公司負責人說,他知道貴州銀行有句口號是,“貴州人民自己的銀行”,“跟貴州銀行合作這兩年,我自己的感受是,這不僅是貴州銀行的一句口號,更是他們一直在認真做的事情。”
調研蜂糖李產業發展。
用力:3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增強鎮寧蜂糖李品牌
對於貴州銀行服務鎮寧蜂糖李產業發展的努力,瀑鄉蜜韻公司也深有感觸。“沒有貴州銀行的及時出手,我們今年就無法完成蜂糖李購銷目標。”公司負責人盧聲磊說。
瀑鄉蜜韻公司是鎮寧政府的農產品供應鏈公司。公司以收購、銷售蜂糖李、火龍果、櫻桃等鎮寧特色水果為主。
盧聲磊先生向我們介紹了公司開發的“蜜思你”蜂糖李品牌。該品牌與300多戶蜂糖李果農和10家合作社簽訂了採購合同,向農戶和合作社統一發放果苗,並提供種植技術支持,以實現標准化種植。到了採摘季,按照約定價格,統一收購、分揀、包裝,向全國各地的果蔬公司、超市等銷售。
2022年底,通過開發品牌、拓展渠道,公司簽訂了一些蜂糖李銷售意向訂單。同時,通過對近年來鎮寧蜂糖李市場的調研,公司制定了2023年500噸的蜂糖李收購目標。當時,對於完成這個目標,盧聲磊和同事們躊躇滿志,“鎮寧蜂糖李不愁賣。”然而,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擺在眼前:缺資金。
“向農戶和合作社收購蜂糖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下游貨商回款緩慢,沒有資金,對於我們來說,是寸步難行。”
2022年底,在一次政府組織的產業發展座談會上,貴州銀行鎮寧支行了解到瀑鄉蜜韻公司的資金需求。會后,鎮寧支行找到盧聲磊,提出第二天帶團隊上門詳細了解情況。
通過進一步了解情況,走訪調研,鎮寧支行認為,現階段,鎮寧蜂糖李產業發展正面臨種植規范化,銷售品牌化的問題。
“一方面,果農、合作社屬於弱勢市場個體,不知道如何與市場打交道﹔另一方面,鎮寧蜂糖李品牌也需要拓展市場。”鎮寧支行業務部門負責人吳洪薛分析,作為政府的產業鏈平台公司,瀑鄉蜜韻了解本地農戶,又懂市場,它將農戶和市場有機聯系起來,引導農戶科學、標准、精細化種植的同時,向外開拓市場,打造鎮寧蜂糖李品牌。“從這個角度講,為瀑鄉蜜韻提供資金支持,對於鎮寧蜂糖李產業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為幫助瀑鄉蜜韻公司解決資金問題,鎮寧支行成立金融服務隊,為瀑鄉蜜韻公司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僅用了15個工作日,向瀑鄉蜜韻公司發放3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
有了貴州銀行的資金支持,2023年6月,瀑鄉蜜韻公司順利完成500噸蜂糖李收購訂單,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輻射帶動近1000名農戶創收增收,解決了800余人就業問題。
岳正超說,被冰雹打過的蜂糖李,仍然很好吃但賣不起價格。
用心:“興農貸”扶助散戶 “貸”去信心與希望
鎮寧蜂糖李產業的果農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合作社、龍頭企業合作的果農,這類果農收入比較有保障。另一類是種植散戶,這類果農“單打獨斗”,發展能力較弱。47歲的六馬鎮打罕村果農岳正超,就是種植散戶。
8年前,岳正超和妻子開始種植蜂糖李。在夫妻二人的精心養護下,果園從最初的10畝,發展到60畝,近2000棵果樹。年收入從不到5萬元增長到25萬元。
種蜂糖李很辛苦。岳正超介紹,一棵李樹,從幼苗長到挂果,需要3年時間。一年365天,他和妻子360天都在果園裡。“一棵一棵地澆水、施肥,有病虫害還要著急上火,跟照顧小娃娃差不多。”
岳正超和妻子覺得這樣的辛苦付出很值得,除了收入翻倍增加,採摘時節,滿園綴在枝頭的大個兒李子,是他們沉甸甸的成就感。妻子尤其喜歡李花盛開的時節,“漫山的白色,特別漂亮,看了心裡就舒服。”
同時,名氣越來越大的六馬蜂糖李更讓他們感到自豪,“每年五六月份的時間,抖音上都是我們六馬蜂糖李。”
然而,今年三月的一場冰雹,讓夫妻倆的信心備受打擊。那是三月中旬的一天,岳正超記得,那天下午開始,天氣就非常悶熱,到了半夜,冰雹突降。他和妻子住在鎮上,不敢貿然冒著冰雹開車上山。
總算熬到天亮雨停,他們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泥路上山,一大半的果樹都被打了,“被打了就有傷口,賣不起價。”妻子坐在果園裡哭,岳正超一時間也灰心喪氣,“完了,都完了。”他們本來打算用今年賣李子的錢再增加20畝蜂糖李種植,一場冰雹,“什麼都沒了。”
冰雹過后,岳正超低沉了一段時間,“果園沒心思去了,都打壞了,去也救不回來。”他甚至跟妻子商量,“干脆不種算了。”妻子舍不得,“種了那麼多年,哪裡能說不要就不要。”她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總有辦法。”
轉機出現在4月末。岳正超聽說同村的果農從一個站點貸款貸到了十多萬,利率還不到4%。他和妻子左右打聽,找到了這個站點。原來,同村果農所說的“站點”是開在六馬鎮上的貴州銀行惠農站點。
在鎮寧支行看來,像岳正超這樣的散戶果農大多比較弱小,需要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貴州銀行惠農站點,可以扶助散戶果農發展。”
貴州銀行鄉村振興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貴州銀行惠農站點可以提供小額取款、現金及線上匯款、代理繳費、補貼發放、余額查詢、普惠金融貸款咨詢等業務。它是貴州銀行下沉金融服務重心,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為農村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的“幸福站”。
岳正超當天就在惠農站點向貴州銀行咨詢申請貸款問題,根據岳正超的情況,客戶經理推薦了貴州銀行“興農貸”。
“興農貸”是貴州銀行為了提升農村地區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專門向農戶開發的一款金融產品。貸款無需擔保,隨借隨還,循環使用,利息較低。農戶用貸、還貸通過手機銀行就能完成,真正實現了“貸得到、貸得快、少跑路”。
由於“興農貸”很受果農歡迎,申請辦理需要排隊,客戶經理還要挨家上門調查,岳正超的“興農貸”貸款沒有馬上拿到。等待放款的那段時間,岳正超隔一天就要問一下貸款進度,客戶經理每次都非常耐心地解答,並且讓他放心,“我們一定盡全力,盡快幫你辦理。”
經過資料填報、上門調查等環節,岳正超和妻子終於拿到了30萬元“興農貸”貸款。拿到錢,他和妻子又忙活起來,買樹苗、肥料,開新果園,修進果園的路,挖水窖,還有非常重要的——買防雹網……“一忙就感覺明年還是有希望。”岳正超說,種蜂糖李不容易,但隻要能吃苦,再加上貴州銀行的幫助,“不怕賺不到錢。”
同時,面對蜂糖李種植農戶融資痛點堵點,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鎮寧支行客戶經理們深入六馬鎮、打邦鄉等地,挨家挨戶上門調查,主動對接蜂糖李種植農戶資金需求。
“隻要有結算流水,征信良好,符合授信基本條件,就可以、無擔保獲得信用貸款支持。”鎮寧支行業務部門負責人吳洪薛介紹,截至目前,鎮寧支行為40余戶蜂糖李種植大戶發放信用貸款超1000萬元,向5戶小微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1800萬元,扎實推進蜂糖李的產業興旺、百姓致富。
支持蜂糖李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用情:以腳步丈量土地 用真情服務群眾
蜂糖李產業興旺、百姓致富的背后,是貴州銀行用情的努力與付出。為了支持鎮寧蜂糖李產業發展,實地調研農戶,鎮寧支行業務部門負責人吳洪薛和他的團隊走遍了鎮寧蜂糖李核心產區的山山水水,田間地頭。那些鄉間的盤山小路,他們可能叫不出名字,“但都熟悉。”
有時候,平日裡有其他工作,下鄉就要安排在周末。但吳洪薛和團隊覺得,“沒什麼,這都是我們的本職工作,習慣了。”在他們看來,“苦一點,累一點,都不怕。看到產業發展起來、老百姓增收致富,我們就高興,走再難走的路,翻再難翻的山,都值得。”
鎮寧支行客戶經理杜晗宇和陳龍龍的主要工作是為果農辦理發放“興農貸”貸款。支行網點位於六馬鎮北部,蜂糖李種植區大多位於六馬鎮南部。外出辦理貸款,他們每天早上8點鐘從網點出發,中午才能趕到農戶家,挨家挨戶做調查、看果園,回到網點都已經是深夜。
今年3月,有一次,他們在良田村收集農戶的“興農貸”辦理資料。一位農戶提出,她住在隔壁壩草村的姐姐家也種植蜂糖李,需要資金,能不能去看看。“當然可以。”當時已經下午四點半,杜晗宇和陳龍龍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種植季節,每一天對於農戶來說都非常寶貴。他們等著錢買肥料堆肥,晚一天就可能耽誤種植,我們不想讓他們等。”
壩草村農戶的果園在山頂,沒有路,車子無法到達。杜晗宇和陳龍龍把車停在山腳,挽起褲腿跟著農戶步行,他們走得很快,要趕在太陽落山前到達果園,“收集資料需要給果園拍照,天黑了無法拍照,就耽誤一天。”杜晗宇回憶,他們走了將近2個小時,翻了一座山,才終於抵達農戶的果園。
站在果園裡,向山下望,能看見打邦河洶涌奔騰,遠處就是橫跨河水的大橋,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人的力量是無窮的。洶涌河水上都能架起大橋,我們願做散落在山間的農戶通往幸福路的架橋人。”
從果園回到山腳下,天已經黑了。路上,果農說村子裡有一家做火龍果酒的農戶需要貸款,杜晗宇和陳龍龍又跟著果農去看這家火龍果酒廠。結束這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經是凌晨1點鐘,“一進門整個人就癱在沙發上。”
杜晗宇和陳龍龍覺得,走村串寨“送”“興農貸”雖然辛苦,但是很值得,“因為農戶也是靠自己的辛苦致富的。他們很不容易。能夠幫到他們,我們既欣慰又有成就感。”
走村串寨送“興農貸”,雖然辛苦,但值得。
壩草村的農戶獲得貸款后,特意兩次跑到支行網點表達感謝。還有很多獲得貸款的農戶經常給杜晗宇打電話,“果農們都很淳朴。他們打電話也不說什麼,就簡單問候兩句,可能十幾秒就挂了。但是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真誠的感謝,很感動。”
蜂糖李採摘季節,很多果農打電話要給他們寄李子,他們都謝絕了,“知道他們的果園結果,我們就很滿足,心裡比親自吃到蜂糖李還甜。”
農戶的果園豐收,客戶經理們感到既欣慰又有成就感。
鎮寧支行行長邵榮國認為,支持鎮寧蜂糖李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是身為貴銀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一直以來,鎮寧支行堅守‘三服務’職能定位,在主題教育中深入開展‘黨建共建、產業共興、百姓共富’,促進黨建和業務融合發展,把主題教育理論學習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真本領、真行動。”
鎮寧支行行長邵榮國(中)代表鎮寧支行接受鎮寧蜂糖李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授牌。
6月中旬,鎮寧縣召開了第二屆鎮寧縣蜂糖李產業發展大會。鎮寧支行以鎮寧縣蜂糖李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身份參加大會。大會有一個環節,是產業協會宣誓。鎮寧支行跟著領誓人宣讀產業協會的宗旨。
做好黨委政府優惠政策的傳聲筒,做好蜂糖李產供銷全產業鏈的潤滑劑,做好種植戶的致富路上貼心人,促進鎮寧蜂糖李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鎮寧自治縣的經濟和蜂糖李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這是錚錚誓言,也是貴州銀行一直在用智、用力、用心、用情踐行的任務與使命。(文/圖 袁晶、譚飛芳、韋婭、周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區域協同立法 共護綠水青山(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區域協同立法,是指為解決跨區域治理難題、推動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地緣相近的兩個以上平行立法主體共同確定立法項目、協同立法程序,著力構建相對統一的制度規范、相對統一的法治環境。這是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的立法形式,是近年來地方立法工作的一大亮點。今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明確賦予“區域協同立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近日,聚焦區域協同立法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記者採訪京津冀、長三角、川渝等區域的相關經驗做法和工作成效,為推動解決跨區域治理難題提供參考借鑒。…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