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加快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 擴大農村優質服務供給

近年來,貴州有效打通了農村交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進一步提升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服務水平,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提升農村地區路網覆蓋的深度和廣度。
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對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以及推動“黔貨出山”具有重要意義。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充分考慮貴州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情況,深化“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車購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方式予以支持。支持建設產地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大型商超在貴州建設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動“黔貨出山”。
城鄉公交一體化 激活農村客運“毛細血管”
烏箐站,是距離畢節市金沙縣城最遠的一個公交站,離縣城有20公裡。每天,烏箐村民孫正琴像縣城裡的上班族一樣,坐101路公交車上下班。孫正琴說:“早上去,晚上回來,很方便。”
開通公交以前,孫正琴需要從金沙縣城拼出租車回家。“有時候出租車也不好拼,就拼黑車,費用高,也危險。”孫正琴說。101路公交車於2021年開通,相比過去的出行方式,公交車能准時、准點,給乘客帶來了方便。101路公交司機杜汝英說:“早上坐車的是一些學生,還有當地老百姓進城賣菜,有些是進城裡面玩的。”
公交車開通后,不僅票價更低,乘車環境更舒適,服務質量也得到乘客的好評。乘客鄧先利說:“現在的公交車隻要三塊,車費比以前減少了六七塊,時間也縮短了一些。”
近年來,金沙縣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事業,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公交線網進一步向農村延伸,覆蓋了以城區為中心,半徑25公裡的范圍。
目前,金沙縣有公交企業兩家,公交線路10條,線路總裡程約200公裡,運營117輛車,覆蓋縣城周邊8個街道、鄉鎮,年客運達1500萬人次。金沙縣交通運輸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丁明春說,“激活農村公交這一毛細血管,特別是鎮與鎮之間銜接、與鄉村旅游景區對接等。著力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裡’,加速城鄉融合公交線路,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南州都勻市以方便群眾出行為導向,高位推動,壓實責任,強化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持,大力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通過深化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全力推進國家公交都市建設。推進城際協作發展,在全省率先開通都(勻)凱(裡)城際公交,串聯3個縣(市)14個鎮(鄉、街道)20余個行政村,途經秦漢影視城、綠博園、苗族侗族風情園等4個重點景區,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雙提升”。開通后,票價相較開通前降幅45%,受益群眾達60萬人。同時,發揮都勻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積極謀劃推進開通都勻至平塘、福泉等周邊縣市的3條城際公交,構建以都勻為中心、覆蓋周邊縣市的放射狀城際公交快線網絡。
出台《都勻市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改革實施方案》,大力實施“城、鎮、村”三級運營模式改革,對黔南交通運輸集團等4家企業投入的88輛城鄉客運班車進行公交化改造,構建企業統一標准化、統一管理的城鄉客運一體化運營體系,實現運營公交化、票價平民化、服務規范化。開展公交都市創建以來,都勻市共改造城鄉公交線路10條,票價降幅30%,並於2021年7月成功榮獲全國首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稱號。目前,全市公交日均客運量27萬人次。2023年1月,都勻成功入選“十四五”期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創建城市。
據統計,目前,貴州共有260條農村公交線路。未來,貴州省交通運輸部門計劃將逐步引導全省農村客運逐漸轉為農村公交模式。到2025年,實現農村平均候車時間不超過20分鐘。
遵義楓香鎮到草王壩的農村客運班線助力鄉村旅游發展。
交郵融合 快遞進村來山貨進城去
在遵義市桐梓縣九壩鎮交郵融合綜合服務站,貨架上擺滿了快遞,前來寄取快遞的群眾絡繹不絕,同時一旁的貨架上擺滿了商品,方便群眾購買。“以前要跑老遠才能寄快遞,很不方便,現在這個綜合服務站點,取快遞和寄快遞都很方便,還有個商超,買東西這些,比以前方便多了。”村民楊偉說。不僅如此,在該鎮交郵融合綜合服務站,村民自己種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就能銷售出去,讓“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
“我們這個綜合服務站群眾取寄快遞非常方便,這裡賣的白酒和方竹筍之類的農特產品,外地的顧客在網上下單,我們直接可以給他郵寄過去,生活超市也是給大家帶來方便,有需要的就可以購買。”九壩鎮交郵融合綜合服務站負責人姚芳告訴筆者。
近年來,桐梓縣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以共建共享為手段,以暢通郵政快遞上下行通道為抓手,通過“汽車客運站+鄉鎮客運站+物流體系”,打造“多站合一+貨運班線+客貨同網”模式,切實打通農村郵政快遞物流“最后一公裡”,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融合發展體系,分層級、廣覆蓋,建立布局合理、暢通便捷、經濟高效、便民利民的城鄉一體化農村物流網絡,全面推動交通運輸、郵政、快遞、電商、金融等關聯領域行業的高質量融合協調發展。
桐梓縣交通運輸服務中心綜合股負責人商金金表示:“目前,桐梓縣已完成了10個鎮級、21個村級交郵融合綜合服務站的建設工作,縣級快遞物流供配中心也即將投入運營。並逐步整合全縣快遞物流企業,開展與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力爭在年內初步構建起‘縣、鄉鎮、村’三級物流網絡和綜合服務信息平台,逐步融合客貨同網。”
每天一大早,都有一輛滿載快遞的貨車從貴州省正安縣綜合快遞物流共配中心發車,前往瑞溪鎮交郵融合服務站。該站負責人杜明嬋剛接到貨,就立馬按照村級站點熟練地分撥裝袋。
“最近貨運量大,得加快速度,不能錯過通村客運車接貨時間。”說話間,一輛通村客運車輛前來“接力”,裝上標有石阡村的快遞袋后便駛離服務站等到達石阡村的交郵融合服務站,這些村民們的包裹便會被安放在置物架上等待村民來取。
在瑞溪鎮交郵融合服務站卸下快遞的貨車並沒有空車返程,而是裝上了服務站從村民們手裡收購的土特產,有各類蔬菜、土雞、雞蛋等。
石阡村坐落於海拔約1400米的大山裡,離瑞溪集鎮7公裡,是一個高寒、偏遠的村。在這裡,村裡的交郵融合服務站起到了雙向中轉的作用,不僅收發村民快遞讓消費者進村,還幫村民把自家種的農產品賣到城市,實現產品出村。
從瑞溪鎮到正安縣城約20公裡。瑞溪集鎮交郵融合綜合服務店把各個村匯集來的農產品和外寄快遞分揀裝包,用客車或專線貨運車搭載回縣城的總站。筆者不禁疑問:“所有村級服務店收購的瓜果蔬菜,又如何儲存和銷售出去?”
遵義農村客運招呼站方便群眾出行。
遵義交郵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國軍稱,這些產品都將上線網絡平台,市民網上下單,快遞送貨上門。“土雞蛋、土鴨蛋、土白菜等產品還沒運到就被搶光了。”正安縣城的交郵融合綜合服務總站,緊鄰正安汽車客運站與水果批發市場,站裡設有18台新能源車充電樁,冷藏庫4440立方,冷藏配送車25輛,綜合快遞物流共配中心1座,年吞吐量700余萬件。
近年來,遵義市積極探索推進交通運輸、郵政快遞等融合發展,已形成了“縣為中心、鎮為節點、村為末端”的三級物流配送網絡,為“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提供高效流通渠道。
農產品進城在縣一級蓬勃發展,在市一級城區也是遍地開花。 “老板,我取包裹,順便買一盒土雞蛋。”在遵義城區,名為“兜開心”的品牌連鎖店,員工們正忙著收發包裹並銷售農特產品,每個月銷售農特產品的利潤都很不錯。
“兜開心”的經營模式有快遞、彩票、金融、社群、團購、供應鏈、新零售、大數據等多重服務,是農特產品進城的一個銷售載體,更是“交郵融合+新零售”孕育的產物。
遵義市習水縣打造初心快超,方便消費者郵寄快遞包裹。
通過創新合作模式,積極指導、支持品牌快遞企業資源整合,良性發展,推廣完善“快遞+電商+農特產品”產業模式,遵義市進一步暢通農特產品進城、工業與生活用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渠道。習水縣“交郵融合+新零售”成為貴州省唯一獲得交通運輸部第二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稱號的項目﹔正安縣“交郵融合+新能源+新零售”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遵義“交郵融合+”發展模式已納入“十四五”規劃,並在全省推廣。
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 優質運輸服務供給
“喂,是熊家明嗎,你的快遞到了,麻煩來拿一下。”中午時分,黔南州龍裡縣谷腳鎮茶香村快遞服務站點,站點負責人謝菊正在清點快遞包裹。
在龍裡縣的“通村村”調度服務站,乘客正在向工作人員咨詢“通村村”軟件系統功能使用情況。
5分鐘后,熊家明便開車來到茶香村快遞服務站,取到了包裹。“快遞進村后,收發包裹都比以前方便多了。”熊家明是原茶香村黨支部書記,2014年卸任后便全心投入到刺梨產品的加工和銷售上,目前其公司建有兩條生產線和刺梨蜜餞、刺梨糖漿以及三葉茶等刺梨產品,快遞進出需求量大。
“自從快遞進村后,村民們漸漸養成了網購的習慣,吃的、穿的、用的都會在網上購買,既方便又便宜。現在,這裡每天平均收發30件包裹。”謝菊說,她還利用自家房屋開起了生活超市、送水站等,業務越做越廣,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2020年,黔南州被列入全國15個“快遞進村”試點地區之一。當年下半年,中通快遞便在龍裡縣加速推進“快遞進村”項目,截至目前,快遞服務已覆蓋龍裡縣90%以上的行政村,打通了快遞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以前到谷腳鎮拿包裹,開車都要半小時以上,現在快遞送進村,隻要幾分鐘腳程我就能取到包裹。”茶香村村民蘭軍對“快遞進村”帶來的便利深有感觸。
在龍裡縣快遞物流集聚區的分揀中心,近200萬件包裹通過自動化分揀系統,當天就能分發至縣城、鄉鎮以及村寨快遞便民站,日均進出港快件分揀處理量達400萬件以上,平均每秒就有40.5件快遞從這裡發出。
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龍裡縣全面推進快遞進村業務,著力打通消費品下鄉“最后一公裡”和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裡”中的“關鍵一公裡”。隨著快遞末端延伸至農村,越來越多的“黔貨”也得以便利出山。
“近兩年來,除了為村民們提供網購便利外,還培養了一部分村民的線上銷售意識,刺梨、酥李這類當地特色農產品通過快遞發貨賣到全國各地。”中通快遞龍裡縣谷腳鎮網點負責人杜勁介紹,目前中通的服務已經覆蓋谷腳鎮所有鄉村,全鎮包裹量中有3成以上是農村快遞,有效促進了農村消費升級,同時也助力農民創收增收。
“現在我們村快遞進出渠道暢通了,我期待與企業和電商平台有進一步深入合作,把我們的刺梨產品賣到全國各地,讓‘黔貨出山’路更寬。”熊家明對於今后的發展信心滿滿。
農村客運車輛開進畢節市大方縣高峰村后廟寨組。
據了解,貴州在2017年實現農村公路“雙通”的基礎上,接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向進村入戶傾斜,用不到兩年時間在西部率先實現30戶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惠及近4萬個村寨1200萬農村人口,為加快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貴州將進一步提升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服務水平,指導習水縣完成城鄉交通一體化驗收,完成第二期推進縣級城市公交優先發展行動。支持和鼓勵市(州)推動具備條件的二、三類班線定制服務開通率力爭達30%。加快發展冷鏈物流、電商物流、危化品物流等專業化物流,加快建設“多站合一”的鄉鎮綜合服務站以及農村便民綜合服務網點,形成交通運輸、郵政、快遞、農村物流等有效綜合服務。推進“交郵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客郵場、站、運共用,促進客流、物流、電商融合發展,服務農村群眾,降低農村運營綜合成本。加快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旅客聯程運輸,建設高效貨運服務網絡,擴大優質運輸服務供給,從業人員穩定50萬人左右。(文/圖 商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區域協同立法 共護綠水青山(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區域協同立法,是指為解決跨區域治理難題、推動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地緣相近的兩個以上平行立法主體共同確定立法項目、協同立法程序,著力構建相對統一的制度規范、相對統一的法治環境。這是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的立法形式,是近年來地方立法工作的一大亮點。今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明確賦予“區域協同立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近日,聚焦區域協同立法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記者採訪京津冀、長三角、川渝等區域的相關經驗做法和工作成效,為推動解決跨區域治理難題提供參考借鑒。…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