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三園”建設 “方寸地”拓出“大民生”
——修文縣龍場街道新寨村農村“五治”工作一瞥
近段時間,修文縣龍場街道新寨村“三園”建設火熱推進,村民正加緊治理庭院,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盡可能讓閑置的“方寸地”變身宜居宜游的“花果園”。
新寨村村民羅培元家的“小花園”和“小菜園”自六月初啟建,不到一個月時間已初顯雛形。建設過程中,羅培元將家裡廢棄的豬圈盤活,圈舍裡面打理干淨收藏雜物,圈舍頂上的平台則布置成迷你“小菜園”,並配置圍牆和上下樓的步梯,圍牆上擺放各類精美的花瓶,種上綠植,非常美觀。
村民的院壩。姜繼恆攝
“這邊以前是喂雞的地方,是一個小斜坡,擺放雞舍,比較臟亂差。我壘起堡坎,把它整治好,建起圍牆,圍牆外種植果樹,圍牆內修亭子,建花園。”羅培元說,他家的“花果園”建好后,將對外開放,自己可以休閑娛樂,客人也可以來游玩、品茶。
據悉,龍場街道新寨村是修文縣2023年鄉村振興示范試點、2023年農村“五治”(治房)示范點。龍場街道黨工委加快推進新寨村“治房”示范點建設,鼓勵引導當地村民投工投勞推進宜居農房改造,拆除危房和廢棄圈舍等,完善住房功能,按照“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花則花”原則和群眾意願,將房前屋后可利用的空地用來實施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三園”建設。
龍場街道黨工委委員、人武部部長、辦事處副主任陳佳榮說:“修文縣‘五心鑄魂’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實踐活動啟動以來,龍場街道黨工委結合‘初心為民擔使命’要求,按照‘就地取材、物盡其用’原則,引導村民投工投勞,將本地石材和老舊物件用於‘三園’建設,盡可能節約成本,確保項目推進便民利民。對一部分特殊困難群體,比如老弱病殘、殘疾人等,村支兩委幫他代購材料、實施項目。”
村民家的小菜園。姜繼恆攝
龍場街道新寨村位於修文縣城東南郊,附近有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等院校。該村135戶宜居農房改造暨“三園”建設試點任務從六月初全面啟動。截至目前,已完成67戶。相關項目的實施,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同時,讓村民庭院當中的“方寸之地”轉變成宜居宜游的“花果園”,為新寨村鄉村旅游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借助政策“東風”,不少村民已瞄准難得的商機,開始規劃今后的鄉村旅游產業。
“現在比較時尚的一個詞是‘新農人’,我也想做‘新農人’。‘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建好后,我家想開一個農家樂,因為家門口這裡有個魚塘,我們還想搞垂釣。我家種得有葡萄、獼猴桃,我個人喜歡拍短視頻,我想通過網絡直播來做‘土地認養’,也就是菜園共享、果園共享。到時候,來釣魚的可以品嘗農家樂﹔來管理菜園、果園的,也可以釣魚。”新寨村村民熊順丹夫婦曾經是“北漂”,在北京開飯館。現在返鄉創業,准備利用家鄉的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大展拳腳。
村民家的小花園。姜繼恆攝
陳佳榮說:“我們與時珍學院已達成合作意向,實行校企合作,新寨村的蔬菜產業今后將擴大規模,主要保供周邊院校,實現從農田到餐桌一小時的目標。我們將利用新寨河河濱生態資源,盤活閑置農房,發展鄉村民宿、農家樂、觀光旅游等,確保這個地方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姜繼恆、張德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