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用特色“一站式”學生社區鑄魂育人

陳潔泉
2023年06月01日11:0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大學生基於自發選課、學分制形成了相對鬆散的班集體架構,對於班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較弱,這時候‘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作用就顯現了。”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詹黔江說,要真正做好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就要讀懂並回應大學生的關切,將“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做到“家”,才能讓學生成長成才有個“家”。

作為貴州省第一批開展主題教育的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把主題教育融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堅持黨建引領、動員隊伍下沉、激勵學生參與、強化條件保障等思路、舉措,不斷提升學生社區服務水平和育人能力,持續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取得成效。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詹黔江正與學生共同用餐面對面交流。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詹黔江正與學生共同用餐面對面交流。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用好“一張飯桌” 搭建育人溝通橋梁

“學校圖書館晚上閉館時間能否適當延長。”“我們想在校園裡多開展一些如羽毛球、籃球、書法等活動,充實自己。”在潤園學生食堂,幾名准備專升本的學生正和學校領導拉家常、提建議。

圍繞后勤服務、校園環境建設、學生管理、教務教學等學生關注度較高等問題,每周三午餐時段,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黨委班子成員便會走進學生餐廳與學生共同用餐,在飯桌上進行面對面交流,仔細聆聽學生意見建議並一一答疑解惑,對學生的訴求形成問題清單,轉交相關部門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答復辦理。

開展“學院領導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日”活動,解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切實疏導學生的思想困惑,這是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搭建與學生溝通橋梁的具體體現。從“不願意講、不敢講”到“主動講、搶著講”,飯桌上的溝通已經逐漸成為學校領導與學生間的特殊“默契”。

學生正在參觀學校“育人場館”。人民網 陳潔泉攝

學生正在參觀學校“育人場館”。人民網 陳潔泉攝

“教學管理工作要同學生打成一片,要做青年大學生可信賴、能溝通、有引領、共攀登的朋友。”詹黔江表示,基於“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背景,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動員隊伍下沉、知行合一踐行教育使命上下功夫,通過落實領導干部深入社區聯系學生工作制度等,暢通學院領導及各部門與師生的“一站式”線上線下溝通交流渠道,回應學生訴求,指導學生成長。

黨委班子入駐,搭建溝通橋梁。學院黨委班子成員、各系部負責人定期深入社區聯系學生,做到“六聯七進”,即聯系系部、聯系班級、聯系學生宿舍、聯系特殊學生、聯系青年教師、聯系輔導員,進部門、進課堂、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進社團、進網絡。同時完善學院官網和微信公眾號“書記院長信箱”,開通師生咨詢服務熱線以及意見投訴電子郵箱,確保師生線上交流渠道暢通,近一年學校共聯系學生10872人次,聽取意見353條,已完成整改247條。

思政隊伍入駐,強化鑄魂育人。學校聯合保衛處、總務處、宿舍樓長等,每天至少派一名輔導員全時入駐社區,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零距離聽取學生意見建議,全程保障學生成長。同時,學校依托沁園寢室樓下潤物輔導員工作室、潤園寢室樓下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等陣地,常態化在社區一線為學生開展心理咨詢、師生交流、職業規劃等教育教學活動。

用好“線上網站” 完善學生社區服務平台

線上繳費、線上課程學習、線上申請請假批假……打開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今日校園”app,學生線上業務“一鍵直達”。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學生王露不禁感嘆道:“各種學習生活事務在手機上就能一鍵解決,校內生活方便又快捷,舒心又暖心。”

“今日校園”app是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線上服務平台之一,平台上日常管理咨詢、后勤服務咨詢、就業服務咨詢、教學管理咨詢、書記院長信箱、評獎評優申報、困難資助申請、就業信息查詢、校園維修報備等學工服務一應俱全,是學生社區服務的“好助手”。

學校“育人場館”一隅。人民網 陳潔泉攝

學校“育人場館”一隅。人民網 陳潔泉攝

在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一站式”線上平台並不單一,早已形成“矩陣”。如今除“今日校園”app外,學校還建設了集“實施、管理、評價、考核、分析、預警”六位一體的“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時將教育教學、圖書服務、日常管理等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事務與“三全育人”信息化平台、易班共建校園通行公眾號對接集成,建成線上融合服務的“學生辦事服務大廳”。

與此同時,線下也能實現一站辦理。學校在線下“學生事務中心”窗口提供了學生証發放、火車優惠卡辦理、醫保辦理、資助辦理、宿舍管理、院學生會、交職院駕校等生活辦事功能,打通各新媒體平台的界限,打造集學生教育陣地、咨詢窗口、辦事平台為一體的服務體系,實現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真正做到將服務與育人相結合。

用好“育人場館” 實現思政教育“潤物無聲”

貴州山地交通科普、交通建設沙盤幻像、航天科普體驗學習、科學探索密室闖關、車輛側翻VR體驗、模擬駕駛體驗……這些參觀體驗項目,在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宿舍社區100米范圍內便可實現“一條龍”打卡。

場館集群,潤物無聲。寓教育於生活,這是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場館育人的創新途徑。學校學生工作處處長徐鋆晟介紹,學校共有貴州交通博物館·教育館、貴州山地交通館、中國探月工程展、科學探索密室等10個育人場館,面積共計約12616 m2,涵蓋藝術、思想、科普、體育、素質等多個門類,且每個場館都設置在學生社區100米內,營造出濃厚的場館學習氛圍。

借助學院的公共物理空間和校園場館集群,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將育人文化引入社區,覆蓋樓宇和寢室,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貫徹“通途沁潤,鑄魂育人”交通特色辦學理念,以貴州交通博物館為核心,圍繞“通途”“沁潤”“鑄魂”等主題形成了集群式“1+N”通途場館生態鏈。

學校線上融合服務“學生辦事服務大廳”頁面。人民網 陳潔泉攝

學校線上融合服務“學生辦事服務大廳”頁面。人民網 陳潔泉攝

“每一位新生入學后都必須完成全部場館參觀體驗打卡活動。”徐鋆晟說,場館建設的矩陣化使特有的熏陶、感染、暗示、同化、激勵等教育功能得到發揮,達到了“潤物無聲、觸動心靈”沁潤式育人目標。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依托育人場館開展行業規范教育、行業文化教育、職業素養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科普教育等的慣例與模式,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現思政教育有機融入、潤物無聲。

“學生是教育的根本,美的教育就是要服務學生的成長成才。”學校黨委書記張靜表示,用特色“一站式”學生社區鑄魂育人,是學校以解決學生“急難愁盼”問題實際成效展現主題教育成果的一個重要舉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