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縣大河鎮:守護綠水青山 共享金山銀山

“樹坑要挖到30公分、直徑30公分,要把樹苗栽到位、澆好定根水,同時要做好巡查和保護……”
三月好陽春,植樹正當時。近日,大河鎮組織鎮村干部、志願者、村民一起上山植樹,技術人員付華在該鎮上台村清池組植樹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為荒山披上綠裝,打造生態“綠色銀行”。
據了解,大河鎮森林覆蓋率達72%。近年來,該鎮層層落實林長制工作,通過加大管護、宣傳,形成齊抓共管的常態化護林機制,組織村民積極參與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
“我植樹造林已經有40多年了,一家三代都義務參與到森林保護中,就是想為大家留下綠色生態資源。”大河鎮石牛村80余歲的魏發府老人在林區巡查時與筆者說道。
“我每天都要到林區巡邏,防止亂砍濫伐和森林火災等,同時向村民宣傳森林保護知識。”大河鎮七二社區護林員王應強告訴筆者。
“我們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發揮好綠色生態資源帶來的優勢,通過爽爽涼風,發展鄉村旅游。目前,七二社區有鄉村旅館53家,每年到我們這裡避暑的重慶客人達1萬人以上,年接待散客達10萬人以上,給村民帶來經濟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 七二社區黨支部書記方勇談起該社區通過把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時臉上露出了喜悅之情。
“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我們還在林下進行中藥材種植、畜牧養殖,形成生態循環經濟,不但保護了森林資源,還實現了靠山吃山發展產業持續增收。”大河鎮林業站站長婁方波告訴筆者,天橋、石牛、向陽等村發展了林下中藥材天麻、白芍、黃精等,林下養殖的黔北土山羊、土雞等,由於是天然生態的農產品,也深受市場青睞,給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我通過林下經濟的發展,每年養殖蜂蜜、種植中藥材、採摘竹筍、林下養羊,每年收入有10多萬元。”石牛村村民魏其高興地與筆者算起了收入賬。
“大河鎮的森林資源很豐富,有水杉、銀杏等一級保護樹種﹔有娃娃魚、野山羊等國家保護動物。我們通過發動群眾共同管護好森林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在管護綠水青山的同時,以農文旅一體,發展鄉村旅游和中藥材種植、林下畜牧養殖,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大河鎮黨委書記王定倫說道。
接下來,該鎮將繼續加大力度保護綠水青山,同時,依托綠水青山的優勢,促進群眾進一步發展生態循環產業,實現增收致富。(桐梓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