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遵義桐梓:以水為筆  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2023年03月21日09:5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水是生存之本、生命之源。近年來,遵義市桐梓縣掀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水利事業突飛猛進: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加快建設,小型惠農水利建設遍地開花,水利事業發展如火如荼,城鄉供排水工程日趨完善……一條條逶迤鄉村田野的渠系長龍、一個個潤澤城鄉的生命工程,讓一片片沃野田疇充滿了生機。

桐梓縣壇子口水庫。劉超攝

桐梓縣壇子口水庫。劉超攝

全縣農村飲水工程5417處  日供水能力11.3萬噸

近日,從縣水務局了解到,桐梓縣共有集鎮自來水廠21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5417處,日供水能力達11.3萬噸,可保障全縣各鄉鎮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臨近中午,高橋鎮龍爪村村民何敏正在廚房做飯,隻需輕擰水龍頭,就能用上干淨衛生的自來水。“之前干旱的時候需要自己去找水源,找到了就把水背到馬路上用車拉回家。有時候為了找水源就要花許多時間,都沒得精力做其它農活了。要是找不到(水)的話,政府就給我們送水,用水緊巴巴的。還是現在方便,水龍頭一開水就來了。”何敏一邊洗菜,一邊告訴筆者。

高橋鎮龍爪村。

高橋鎮龍爪村。

能用上干淨衛生的自來水,得益於何敏家附近的一處人飲工程。2022年7月以來,桐梓縣出現長時間、大范圍晴熱少雨天氣,部分鄉鎮出現重旱,少數鄉鎮達到特旱。當月,桐梓各鄉鎮大力尋找水源、修建抗旱應急工程。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桐梓縣共修建應急抗旱工程14個,高橋鎮龍爪村的應急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2022年9月,高橋鎮龍爪村開始修建應急供水工程,同年11月便投入使用。據悉,該工程共投資300余萬元,新增蓄水池1個、泵房2座、水管21264米。

應急供水工程。

應急供水工程。

“我們水源主要來自高橋集鎮,供水工程在近900米的落差下把水抽到蓄水池裡面。目前2個蓄水池能最大容納300多噸水,平均每天能為群眾提供80多噸水,為龍爪村、火石村、齋郎村3個村15個組供水,能滿足5000多人同時用水。同時,我們設置有專門的維修管理員,對我們的設備和管網進行維護。”據高橋鎮龍爪村監委主任姚水勇介紹,在推進農村分散供水工程建設的同時,桐梓縣還在城郊、鄉鎮以及村民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採取新建、擴建、改建、配套等措施,大力實施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

6座在建水庫有序推進

近年來,桐梓搶抓政策機遇,縣水利部門全體干部一屆接著一屆抓、一年一年盯住干,加大對骨干水源工程的建設,不見成效不罷休。

3月17日,位於夜郎鎮的省級重大工程項目岩門子水庫填筑到壩頂,這標志著岩門子水庫基本完成了關鍵性主體工程的建設任務,這為工程后續的建設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封頂之后進入沉降期,預計在今年12月大壩工程全部施工完成,達到蓄水驗收的條件。”岩門子水庫項目管理單位施工經理王家強對此滿懷信心。

岩門子水庫施工現場。

岩門子水庫施工現場。

夜郎鎮岩門子水庫屬於中型水庫,總庫容1073萬立方米,建成后年供水量可達到1299萬立方米,可解決夜郎鎮、新站鎮、木瓜鎮、鬆坎鎮及周邊地區約6萬人飲水及4950畝耕地農用灌溉用水問題。

岩門子水庫是桐梓縣在“十三五”時期開工建設的6座水庫之一。2019年,岩門子水庫、大峽水庫、花壩水庫、小水水庫、楠木水庫、楊公岩水庫先后宣布開工建設。

岩門子水庫施工現場。

岩門子水庫施工現場。

目前,6座水庫正搶抓工期施工建設,平均進度超過50%。建成后總供水量達2976.42萬噸,可解決夜郎鎮、新站鎮、木瓜鎮等12個鄉鎮近20萬人飲水及10萬畝耕地農用灌溉用水問題,能有效緩解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供水的需求,提高城鎮居民生活用水保障率。

高效灌溉為農田“解渴”

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渠道是百姓的“生命線”。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大好時節。為確保春季關鍵期的群眾灌溉用水需求,縣水利部門多措並舉保障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善順利進行。

在獅溪鎮黃坪大壩油菜地裡,該鎮充分利用現有河流、溝渠、管道等便利條件,因地制宜採取蓄、引、抽等多種措施,組織干部群眾抽水灌溉、田間澆水等。

農業灌溉水利讓農作物生長得到保障。

農業灌溉水利讓農作物生長得到保障。

據了解,這裡每年都要種植超過3000多畝的油菜和水稻,大面積的農業用水通過水利工程得到保障。

“以前黃坪大壩的水渠都是群眾自己用鋤頭掏的,水量大的時候容易溢出,水量小了又容易往下滲透,不規范也不穩定。之前我們修建了兩條小二型的水泥溝渠,去年我們又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了20公裡水渠和水管,基本達到了每塊水田全覆蓋,在農忙時節大量用水或者干旱的時候能確保灌溉水源穩定。”獅溪鎮農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盧啟坤表示。

從天空俯瞰,黃坪大壩上路溝交織、水網密集,水渠裡涓涓清水長流,這得益於縣水利部門的超前謀劃、大力發展的農業灌溉水利。

水利讓農作物生長得到保障。

水利讓農作物生長得到保障。

為優化完善農業水源灌溉,縣水利部門嚴格落實水資源控制指標,掌握作物種植面積,細化灌區用水指標配置及計劃,不斷完善灌溉制度。據悉,2022年,新增灌溉水池40個、灌溉水渠184.07千米、灌溉管網158.99千米。不僅如此,縣水務局還以“構建大水網、保障水安全”為主線,圍繞工、農、旅等產業發展用水需求,開展算清水賬、摸清水源、理清水網、搞清水資(產)的供水現狀調查摸排,並於2022年9月編制完成《貴州省桐梓縣水網建設規劃》,以桐梓河、綦江兩條主要河流流域為“兩區”,確立全縣“灌、排、蓄”一體的骨干主動脈。同時,加強部分水廠的水網連通,形成覆蓋全縣的“多網”供水脈絡。

桐梓縣壇子口水庫。劉超攝

桐梓縣壇子口水庫。劉超攝

水利投資高位增長、大批骨干水源工程潤澤山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落地“解渴”、農田水源灌溉成效明顯……一組組成績的取得,一項項措施的實施,無一不是水利惠及民生的具體表現。

“目前桐梓縣已初步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的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管理運營模式,城鄉供水和農業供水服務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下一步,我們要在鞏固好現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務實創新工作舉措,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把群眾飲水安全和農業灌溉水源作為補齊鄉村振興短板的重大民生工程來抓,繼續加大民生水利建設,確保讓‘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流向千家萬戶。”縣水務局副局長梁大權表示。(文/圖 婁臣、羅倩倩)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