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山時評

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人民觀點)

——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④

本報評論部
2023年01月04日0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優化供給和擴大內需,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努力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供給和需求有機結合點就是經濟的增長點,抓住了、做好了,既能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又能擴大當期需求,未來產生高質量供給后,會進一步創造有效需求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推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見效,2022年1至11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9%,已連續7個月回升,順應經濟升級發展的制造業技改投資更是同比增長9.1%﹔擴大內需方面,多地大規模發放消費券,以真金白銀提振信心、拉動消費,2022年1至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24585億元,同比增長4.2%,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達1047.9萬輛,同比增長24.2%。2022年以來,面對三重壓力和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先后出台實施了一系列促進結構優化、擴大有效需求、推動供需更好銜接的措施,助力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前不久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明確提出“六個統籌”,其中之一就是“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這是黨中央基於經濟運行規律和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作出的戰略部署,是積極應對不確定因素調整、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長久之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要求。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優化供給和擴大內需,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努力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大國經濟具有內需為主導的顯著特征。內需市場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當前需求不足是我國面臨的突出矛盾,既有消費能力偏弱、消費場景受限等問題,也有民間投資偏弱、企業投資意願下降等問題。綱舉目張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首要的便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經濟發展最終靠供給推動,從長期看是供給創造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旨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和長期增長潛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貫穿經濟工作全過程的主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表現在供給存在卡點、堵點、脆弱點,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要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在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滿足的領域盡快優化供給結構,並推動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發展,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兩方面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要加快推動已出台政策效應顯現,著手推出更多新政策、新措施,要善於把經濟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空白點轉化為增長點。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在供給側和需求端雙向發力下,2022年1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帶動了汽車產業的提質升級,也成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發力點。事實証明,供給和需求有機結合點就是經濟的增長點,抓住了、做好了,既能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又能擴大當期需求,未來產生高質量供給后,會進一步創造有效需求。隻要我們創造有利的體制機制環境,採取適當的政策引導,就能夠使這些結合點變成經濟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開局決定走向,起跑關乎全程。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和產業體系配套完善的供給優勢,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我們就一定能推動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穩步前行。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4日   第 05 版)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