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社會民生

雷山聯社:千萬資金為麻料銀匠村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2022年02月28日14:11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截至2月28日,雷山聯社先后向西江鎮麻料銀匠村投入信貸資金1100多萬元,共有貸款戶76戶,現有貸款余額1112.6萬元。信貸資金的注入不但使該村實現小康,也為該村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厚實的發展基礎。

被白雪覆蓋的麻料銀匠村全景。

雪景中的麻料村一角。

雷山縣西江鎮麻料銀匠村,位於西江鎮東北部,海拔970米,距西江鎮政府駐地15公裡,距雷山縣城53公裡,東與台江縣排羊鄉九擺村接壤,南與控拜村相連,西面和北面與烏高村相鄰,開(西江開覺)排(台江排羊)縣際公路經村口而過。有4個自然寨10個村民小組180戶746人,苗族人口650人。村民房屋依山而建在半山腰上,均為兩層以上吊腳木樓。

潘仕學的客廳裡各類擺設十分現代,烤爐上的腌肉散發出濃濃的年味。

銀匠李發正在加工制作兒童銀鞋。

銀飾加工是該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現有120多戶分布在北京、雲南、廣西、貴陽、凱裡、丹寨、台江等地從事銀飾加工和經營,有30多戶在村裡加工經營。苗族銀飾鍛造工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初,雷山縣以深厚的銀飾文化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評為“中國銀飾之鄉”。村寨內水泥步道通往家家戶戶,人飲工程蓄水池、消防池建立健全,建立了排污系統,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干淨整潔,通水、通電、通路,電信、移動及電視實現覆蓋,在村寨中央建有蘆笙場(籃球場)。在村民家中,家家戶戶除了必備的銀飾加工器具和相關設備外,冰箱、冰櫃、電視、液化爐(灶)、熱水器等應有盡有,部分村民還購置了進口便盆,村民生活富裕。

銀匠潘仕學的學徒潘元定(左)向來訪者介紹飾品。

銀匠李光雄,是李姓銀匠祖師爺哥局第16代嫡傳弟子,領導和組織現代苗族銀飾改革並把麻料村銀飾加工打造成為產業的第一人,現為中國民族博物館“工藝大師”,在西江、凱裡、丹寨等開有銀飾加工經營分店。80后銀匠潘仕學,1983年1月出生,是年輕的“銀飾工匠大師”、麻料銀飾協會會長、麻料銀飾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現已成為黔東南州銀飾鍛造技藝代表傳承人、大連科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特聘專家。2018年向西江信用社貸款50萬元,在麻料村1組自家建立“春富銀飾工坊”,2020年潘仕學工坊實現收入60多萬元。麻料村6組銀匠李發正,現年已53歲,16歲開始向父親學藝,在自家開設“古法銀飾工坊”,如今成為一家4口的頂梁柱,其大兒子李存華,現為甘肅蘭州某公司黃金工藝制作工藝師,月薪豐厚,二兒子在丹寨縣城開一家銀飾店,從事加工和經營,如今一家人的年收入豐厚,生活滋潤。

外來走親戚的客人在麻料村大門前拍照留念。

經過1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如今麻料銀匠村成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宣部民族自治州所轄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非遺扶貧工坊、貴州師范大學國家旅游文化學院實習基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首飾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全國第一所銀匠免費培訓學校等,成為了游客體驗銀飾鍛造技藝、體驗生活的旅游休閑地。2021年12月中旬,來自河南44歲的陳志巍慕名前來入駐銀匠潘仕學家,學習銀飾制作技藝並計劃長期居住。同年12月底,湖北民族大學民族學專業90后大學生陳浩川也入駐潘仕學家,體驗銀飾文化和苗家生活,進一步豐富畢業論文素材。目前,麻料村已先后接待院校師生、游客20萬人次,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文/圖 譚標、文青海)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