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六盤水視窗>>新聞快訊

探尋六盤水現代農業發展路徑⑤

“智能大腦” 輕鬆養豬

2021年11月04日10:58 |
小字號

自動投料、感應喂水、恆溫圈場、零污排放……10月21日,bi者走進盤州新六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的羅家田育肥場看到,一期育肥場建設完成, 6600頭“二師兄”正悠閑進食﹔二期主體工程已完工,工人們正在室內安裝調試智能化設備。

在盤州市舊營鄉羅家田村,新建成的羅家田育肥場異常醒目。一排排廠房,一座座料塔,還有轉動不停的風機,如果不介紹,眼前的一切很難和“養豬”聯系在一起。整個育肥場像一個精密的“機器”,接受“指令”后,不同部件完成各自操作,互相協作后共同完成最終的目標——生豬育肥。

走進二期育肥場內部,“大”是最直觀的感受,圈內被鋼筋網架分成上下兩層,豬生活在上層,排出的糞便直接掉到下層。牆壁上每個數字編號對應著一間間的“豬房”,“豬房”之間用半人高的柵欄相隔,上方交叉分布著通風管道、喂食管道和感應水管。每個“豬房”分作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豬兒休息及吃飯喝水的地方,每到“飯點”,不用人工投喂,隻需要打開喂食管道的閥門,料塔便會源源不斷地輸送已經配比完成的豬食。“豬房”后半部分則是豬兒排泄處,糞便通過鏤空的水泥地面下漏至排糞溝,利用水流將糞便沖到舍外的發酵罐。除了解決豬兒的吃喝拉撒問題外,“豬房”還配備了保溫毯等“生活物品”,讓豬兒吃得飽、睡得暖。

羅家田生豬育肥項目是盤州市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的生豬產業化項目之一,由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西藏新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8500萬元,佔地438畝,是目前六盤水市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生豬育肥場。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存欄生豬達24000頭,年出欄生豬可達48000頭。

“每一頭豬的喂水喂食、糞便清理、圈舍溫度等都由電腦程序控制。”羅家田育肥場主管李小庚介紹說,為了精密地控制豬的生長周期和防疫疾病,羅家田育肥場採取了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流程,所有流程由一台“智能環境控制器”控制。

這台“智能環境控制器”是整個育肥場的核心,就好比“智能大腦”,工作人員根據實時傳送的“豬房”溫度、濕度、氨氣含量等信息,場外開展工作,並進行數據分析。

“打個比方,按照生產標准,‘豬房’溫度應該保持在28℃到30℃之間,但是在夏天,溫度容易過高,控制器就會報警,我們就啟動通風管道,把裡面的熱空氣換出去,達到降溫目的。”李小庚一邊嫻熟地操作“智能環境控制器”,一邊向筆者講解操作流程。

受非洲豬瘟等多種因素影響,各地的生豬養殖、供應面臨“大考”,而自動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是高效率、風險可控的生豬養殖模式。

在羅家田育肥場,執行最嚴格的消毒措施——生豬進場前,“豬房”要進行全方位消毒﹔工作人員進入“豬房”要經過三次洗澡、更衣換鞋和紫外線消毒等必須程序﹔杜絕外人參觀。設在“豬房”裡的高清攝像頭還可以對豬的毛發和行為狀況等進行跟蹤、記錄、分析,判斷每頭豬的身體狀況和生長情況,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在電腦顯示屏上體現。

這裡的“二師兄”們享受著“五星級”的生活待遇——“豬房”常年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每天吃著最營養的飼料,經過五個月的“長肉之旅”,它們將被運往全國各地的菜市場和超市,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佳肴。

隨著育肥場建設速度加快,昔日寧靜的羅家田村也熱鬧起來——平坦寬整的公路修進村,運輸飼料和生豬的車輛絡繹不絕,當地村民還有了務工的新崗位……據介紹,項目全部建成后,可以帶動約8億元的相關產業發展。(顏春勻、張 蘭、陳 靜)

來源:六盤水日報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