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頭條

凱裡洗馬河街道

群眾心願“碼上提” 為民服務“馬上辦”

2021年11月04日09:28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一股濃濃的中藥味飄出來,坐在沙發上的楊興才老人看著魚貫而入的志願者們,神情頗有些激動。

“希望街道志願者們能上門為我檢查身體,陪我聊聊天。”10月26日,居住在凱裡市洗馬河街道南豐社區南豐廠二區的楊興才老人在老伴幫助下,掃碼發布自己的“微心願”。

今年72歲的楊興才,是南豐廠退休職工,兒子在北京打工,家中隻有他和67歲的老伴。2016年,他因病導致行動不便,長久的病痛與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感讓他精神萎靡。

通過洗馬河街道居民“碼上辦”平台,洗馬河街道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收到楊興才老人“微心願”后,當晚就將其納入每周三街道固定開展的志願服務中。

10月27日一大早,由洗馬河街道、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黔東南州愛心義工聯合會、貴州百善康養頤養院有限公司等11家單位組成的志願服務隊,走進楊興才家。這也是洗馬河街道自今年7月底開始每周三固定開展志願服務以來,開展的第13次洗馬河街道“學黨史,辦實事,關愛空巢留守老人,情暖苗嶺明珠凱裡”志願服務。

“爺爺,我們先幫您測血壓、血糖。”剛進門,志願者就開始幫老人檢查身體。老人很配合,抬手、伸展手指。當志願者問起老人的身體情況時,老人一下控制不住,哭了起來。“爺爺,沒事的,不要急。”志願者趕緊溫言細語安慰老人,慢慢地平復老人情緒。

隨著一句句家常拉起,楊興才和老伴敞開心扉,向志願者傾訴著自家煩惱。時間一點點過去,老人的精神逐漸好轉。“以后有事就找我們,我們都會來的。”臨出門,志願者細心叮囑著。兩位老人眼睛裡再次泛起淚光,這次是因為感動。

“我們的志願服務每一家都沒有限定時間,都是根據服務對象需求,不走過場、不走形式,實實在在服務到位,滿足心願。”凱裡洗馬河街道黨工委書記肖方清說。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凱裡市洗馬河街道立足實際,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載體,建立洗馬河街道空巢、留守、孤寡、困難、殘疾老人巡視探訪服務制度,採取“定期普遍巡防+重點巡防”“定期電話問候+上門巡防”相結合的方式,對轄區60周歲以上老人分年齡段不同頻次開展志願服務,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健康檢查、衛生清理、信息咨詢、維權援助等方面。

81歲的外地來凱裡居住的空巢老人曾大康享受到了街道、社區、志願者的溫情關懷﹔參加過三線建設的86歲老人凌兆揚和老伴收到了志願者們送來的豬肉和蔬菜,並享受檢查身體和理發服務,老人動情地為志願者們唱起了歌﹔和父親一起居住的楊東,感恩父親享受到的志願服務,自薦加入了志願者行列……

在洗馬河街道,隨著巡視探訪服務制度的深入開展,社區裡、樓宇間脈脈溫情傳遞開來,浸潤心間。

今年10月,為更加精准服務群眾,洗馬河街道上線居民“碼上辦”平台,群眾隻需用手機掃一掃張貼在樓道的二維碼,選擇居住社區,簡單輸入姓名、電話、微心願即可。“碼上辦”對應的是居民心願“碼”上提,街道服務群眾“馬上辦”。

“我們在開發‘碼上辦’平台時,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簡便,方便群眾操作,微心願寫幾個字就行了,我們會根據留下的電話主動對接。”凱裡洗馬河街道黨工委書記肖方清介紹,建立巡視探訪服務制度是服務群眾的“1.0版”,而上線“碼上辦”則是“2.0版”,在覆蓋面以及心願、訴求等方面都有拓展,更有助於街道掌握社情民意,更具針對性地服務群眾。同時,針對情況比較復雜的心願和訴求,不能馬上辦的,街道會及時協調,跟進督導並及時反饋,確保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丹)

點擊查看【手繪】遵義解封了!致敬我們身后的TA們!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