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安順:宜居鄉村創建繪新景

2021年08月23日08:42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今年以來,安順市奮力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以作風教育整頓為抓手,圍繞“打造生態宜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重點,聚焦鄉村“臟、亂、差”人居環境問題,全面開展宜居鄉村創建行動,掀起鄉村建設的熱潮,提升鄉村顏值、氣質,提振農民精氣神,造就鄉村宜居宜業、產業高質高效、文明風氣養成、農民富裕富足的新圖景。

一大早,西秀區寧谷鎮龍潭坡村村民王榮忠就開始打掃房屋、庭院,打理花盆,將一切擺放得井井有條。過去,王榮忠家屋裡屋外垃圾滿地。4月以來,宜居鄉村建設席卷安順大地,龍潭坡村村干部多次到他家,講政策、教方法、帶著干。

“看著大家都把家裡家外和馬路打掃干淨,我也不甘落后,跟著一起干。”王榮忠笑著說,“我家變干淨了,我們村也越來越漂亮了。”從王榮忠家的庭院往外看,龍潭坡村村庄寧靜整潔、道路干淨清爽、門前花簇爭艷……

在宜居鄉村創建中,安順市制定方案、標准,發動市、縣、鄉、村各級干部,領著干、帶著做,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同時以治理鄉村“臟、亂、差”等人居環境突出問題為重點,開展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溝塘水污、清理畜禽糞污、清理房前屋后,改善房屋裝飾外貌、改變村民不良習慣,嚴禁秸稈亂燒、嚴禁垃圾亂燒、嚴禁私搭亂建、嚴禁亂佔耕地“四清兩改四嚴禁”專項行動,破解農村環境問題。

在關嶺自治縣沙營鎮大田村,通過“道德超市”激勵和村規民約,村民紛紛參與到村庄建設中,推動鄉村治理。

“以前街上到處是牛糞,村民房屋、路邊到處是生活垃圾。”大田村支書張文富說,由於臟亂差現象嚴重,大田村曾被列入全縣整臟治亂黃牌村。

自從2018年大田村開展“道德超市”試點后,通過評選星級文明戶,村民可通過獎勵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形成了你追我趕做文明村民的良好風氣。“現在,‘道德超市’模式已經成為村庄治理的有力抓手,在宜居鄉村創建中,村民主動自覺參與,將村庄建設成為宜居文明新鄉村。”張文富說。

目前,“道德超市”在安順遍地開花,助推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升城鄉綜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廣大群眾在轉變思想觀念、文明素質等方面獲得大幅提升,增強了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生態宜居,文明和諧。”這正成為安順宜居鄉村新時尚。隨著宜居鄉村創建,高效產業全面發力,奏響群眾增收富裕交響曲。

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美麗村居與荷花交相輝映,成為鄉村旅游目的地。

“這裡真漂亮!”來自貴陽的游客姜蓉一下車,望著眼前的景色和村庄,連連點贊,並邀約朋友一起走進荷花叢,“咔咔咔”拍照留念。

鄉村旅游帶來的經濟效應,讓水井村村民賺得“盆滿缽滿”。“我們水井村荷花盛開,家家把環境衛生打掃干淨,變得漂亮又舒心,夜晚來到荷花地,擺攤賣燒烤,增加了收入,日子越過越幸福。”看著絡繹不絕的游客,不停忙活的村民龔國祥笑瞇了眼。

自從夜市開市后,他每天晚上都有近1000元的營業額,周末更是達到三四千元。

賞花、旅游是村民夏季主要增收方式,而當蓮藕成熟后,將銷往省內外各大市場,部分加工成藕粉,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宜居鄉村最終體現在產業興旺、生活富裕,一個個村庄美麗變化、治理有效,安順市把高效產業與宜居鄉村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蔬菜、茶葉等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推動農業“接二連三”,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安順路徑”正悄然形成,引領農戶邁向富裕新路子。

同時,安順市正積極打造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塑造田園風光、田園建筑、田園生活,建設美麗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安順樣板”行穩致遠。(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麗華 袁國彬 楊小友)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