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遵義市新蒲新區>>精神文明建設

我眼中的新蒲新區文明實踐

2021年07月14日13:41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記者手記

2020年,我與新蒲新區這座“年輕”的城市初次見面,若要問起當時新區給我的第一印象,我隻有一個字——“紅”。

“紅”在哪裡?紅色基因,紅色文化,還有隨處可見的“紅馬甲”,他們在高鐵遵義站的進出口、在斑馬線旁、在各個街巷踐行文明。

今年7月,我以新聞宣傳工作者的身份再次來到新蒲新區,和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我會常住新蒲新區,能慢慢感受這座新城的魅力。

就在前幾日,中央文明辦“文明在這裡”主題採訪報道活動來到遵義,新蒲新區禮儀街道平庄社區是其中一個活動點,我接到任務對其進行宣傳報道。出發之前,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禮儀街道從2014年至今,短短7年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市民、農業變多業,我不禁感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帶著這個問題,當天下午,我提前乘車到新區活動點位——禮儀街道辦事處等候,一下車,我又看到身穿紅馬甲的志願服務者在黨群服務中心值守,時不時向前來辦事的群眾解難答疑,臉上始終帶著微笑。

“您喝點水吧,天氣炎熱,那邊有位置可以休息。”我接過水后,笑著說了聲謝謝。明明和她素未相識,這一面卻讓我心中頓生暖意。

正當我還在回味時,採訪團已到達活動點,講解員正向他們介紹禮儀街道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情況,我緊跟其后,一起仔細聆聽。

跟隨著團隊,我看到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五大平台”——理論宣講平台、教育服務平台、文化服務平台、科技與科普平台、健康與體育服務平台,每個平台的設置都獨具匠心,真正全方位、多元化滿足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參觀過程中,來自禮儀街道平庄社區的居民鄧少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見到他時,他正在書畫空間練習書法,進入古稀之年的他,雖頭發花白卻精神矍鑠,下筆蒼勁有力。“書法是我的愛好,以前靠天吃飯,一心隻想填飽肚子,其他的根本不敢多想,現在生活越來越好,我已經很滿足啦。”鄧少堯一邊笑著和我們交談,一邊用毛筆寫下“國泰民安”四個大字。

在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解說下,我仿佛看到禮儀街道的嬗變歷程:從農村變城市,居民們從老舊危房入住到客廳、臥室、廚房、廁所樣樣齊全的新房,交通設施完善、社區功能配套齊全,整個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從農民變居民,社區通過道德講堂、新時代講習所及文藝舞台的搭建,使居民們在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方式中逐漸改掉生活中的陋習,文明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居民從被動管理轉變成主動參與到社區管理、治理工作中來﹔從農業到多業,居民們扔掉鋤頭、丟掉背簍,積極參加由社區開展的就業培訓、創業指導,最終經營起超市、飯館,酒店……就業渠道愈發多元化,生活也愈發幸福。

而在這欣欣向榮的背后,定然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很快,我找到了答案。講解員告訴我們,在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中,曾涌現出一批批“最美建設者”,他們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成立志願者隊伍走街串巷向市民宣傳文明知識,還組建了社區“管家婆”隊伍,促進鄰裡和諧,成為群眾貼心人。正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橫到邊、縱到底的努力,才促成了如今美好的生活。

在不經意回頭間,一面志願服務風採牆出現在我眼前,我看著那一張張照片,心中五味雜陳,他們有沖鋒在前、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的,有道路安全勸導的,有清理環境衛生的,有關愛留守婦女兒童、孤寡老人的……他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共同推動了新區的發展。

最后的參觀點是微笑牆,由轄區居民的張張笑臉組成。“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些笑臉是答案,亦是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落腳點,看著這些照片,我的嘴角也跟著微微上揚。(羅保美)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