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崗:借“林”發展 林下生“金”

2020年11月09日16:3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林下種植。
林下種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三五”期間,紅花崗區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林地資源,加快發展林下經濟,在林下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將生態資源轉化成經濟資源,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增加林業附加值的同時也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

秋日時節,在貴州遵義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板橋村的深山密林處,雲霧繚繞,筆者走在林間步道上,隻見滿山的綠殼蛋雞在林下追逐覓食,一幅生態與經濟和諧發展的圖景緩緩呈現。

“每天下午兩三點,正是綠殼蛋雞回林中小屋下蛋的時間。”遵義市業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汪明先告訴筆者,林中雖秋意涼涼,但養殖戶們的養殖熱情卻絲毫不減,紛紛提起筐簍在林中拾撿自家雞剛下的“新鮮”蛋。

“帶動農戶一起發展產業,一定要扶到實處。”1998年開始從事養雞行業的汪明先通過先后前往全國各地學習先進技術和自身實踐摸索,於2015年回到家鄉成立專業合作社,帶領周邊農戶發展林下養殖綠殼蛋雞,並在養殖期間對蛋雞養殖實行了統一防疫治病方法、統一飼料配給、統一飼養方法、統一價格回收、統一對外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方式,這無疑給養殖戶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現在我養有2300隻雞,一年能有6萬元的純收入,再也不用外出打工。”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野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汪其坤說,在外打工11年,心裡有太多說不出的牽挂。自從2017年回鄉林下養雞以來,綠水青山不隻讓他在家門口找到了致富產業,也讓他感受到了與家人相伴一起的幸福。

依托廣闊的林下散養空間和空氣溫度適宜的生長環境,純天然的業源綠殼雞蛋營養豐富,在2017年9月順利通過國家SGS綠色食品認証。目前,合作社共有綠殼蛋雞4萬羽,每天產蛋量約18000枚,日產值2萬余元,已在本地市場初步形成品牌,市場需求十分旺盛。

良好的生態不僅為林下養殖提供了發展空間,也為林下種植提供了發展機遇。

在巷口鎮沙坪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忙著將林下可利用的土地翻鬆,鋪上由谷殼、高梁殼、麥殼、玉米芯和雜木屑發酵而成的基料,栽下培育好的菌種。

“現在在基地裡干活,每天能有120元的收入。”巷口鎮中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合佑滿意地說,如今既能兼顧家中老人,還多了一份經濟來源。

“我們在林下種植大球蓋菇和雞鬆茸,畝產量可達4000斤,畝產值3萬多元,相較於大棚種植,口感佳,營養價值更高。”遵義意和菌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成萬說,這裡的林地土壤呈弱酸性,林下植被豐富,能起到遮陰保水的作用,非常適合食用菌的種植。

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實現林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種植,2017年,身為黨員的劉成萬前往雲南深入學習林下食用菌的種植技術,同時流轉林地148畝,在林下實行一年兩季的食用菌種植,並鋪設澆水管網,遇久晴不雨的天氣時,引山泉水澆灌。還在栽種的過程中撒上適量石灰,預防蚯蚓和螞蟻對菌種的侵害,讓食用菌得以高效綠色生長。

“我們計劃將這兒打造成林下食用菌示范種植基地,隨后成立農民培訓學校,帶動更多的農民學技術,參與種植,從而實現增收致富。”紅花崗區巷口鎮大人專職副主席毛旭東說道。

“‘十三五’期間,我們通過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等措施對大地護綠增綠添綠,逐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目前紅花崗區森林覆蓋率達47.58%。”紅花崗區林業局林業科技服務辦公室主任王琳說,紅花崗區作為遵義市的中心城區,成片林地較少,基於林情實際,我們一直著力於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積極發展林下種植食用菌、中藥材和林下養殖。

目前,紅花崗區林下養殖綠殼蛋雞400畝,現存欄林下綠殼蛋雞6萬羽,日產蛋量3萬枚,年產值1314萬元。林下種植食用菌100畝,年產量150噸,年產值90萬元。

“接下來,我們將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堅定走林下經濟發展之路,嚴把林下經濟產品質量關,推動林下經濟綠色健康發展。”紅花崗區林業局林業科技服務辦公室主任王琳說。(紅花崗區融媒體中心供稿供圖)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