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乌蒙安澜焕新颜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十四五”时期奋力谱写水务新篇章

2025年11月21日17:05 |
小字号

“以前一到冬春季节,井里就没水,洗菜做饭都成问题。现在打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心里踏实多了!”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龙场镇营田村村民管育富拧开自家院里的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倾泻而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是“十四五”期间威宁自治县水务工作交出的最动人的“民生答卷”。

威宁自治县杨湾桥水库航拍图。赵伟摄

威宁自治县杨湾桥水库航拍图。赵伟摄

五年来,威宁自治县水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从“解水困”到“兴水利”,从“除水患”到“享水美”,在乌蒙大地上奋力书写着兴水惠民、人水和谐的崭新篇章。

清流入户:筑牢乡村振兴“水基石”

农村饮水安全,关乎民生福祉,关系乡村振兴。

平均海拔2200米的威宁自治县,高原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在冬春少雨干旱季节,“无水之殇”时刻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十四五”期间,威宁自治县水务部门将供水保障作为“民生一号工程”,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横跨三岔河两岸的赖子河水库工程大坝已完工,可解决威宁县火电厂工业用水及水库下游4个乡镇 20 个村 1.45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何欢摄

横跨三岔河两岸的赖子河水库工程大坝已完工,可解决威宁县火电厂工业用水及水库下游4个乡镇20个村1.45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何欢摄

“‘十四五’期间,我们通过‘饮水集成规模化、水源调度区域化、管理智能节约化’模式,累计投入资金16.54亿元,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13处,覆盖人口89.7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12%,规模化供水率达45.23%。”威宁自治县水务局副局长沈光全介绍,五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群众饮水保障满意度达96%。

相较农村供水保障的零散和分散,威宁城区的居民供水保障工作,就突出一个关键词:量大。

据了解,威宁县城及周边3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主要由距离县城14公里的杨湾桥水库提供,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杨湾桥水库库容量一度降至301.68万m³(水库死水库容为311万m³)。

为解决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威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洛泽河提水工程,该工程一期于2023年6月投入运行,最大单日补水量可达6万m³,极大地缓解了县城及周边乡镇的供水保障压力。

供水保障任重道远。威宁自治县水务部门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立足长远,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完善供水管网,搭建“智慧水务”系统,形成全县供水管网“一张图”。截至目前,威宁建成或在建骨干水源工程5800余万m³,全县“智慧水务”已累计完成管线3694条、水池2005个、提水泵站418个、水源地869个的数据采集,为供水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河湖安澜:擦亮生态宜居“水名片”

初冬的威宁锁黄仓湿地公园,水波粼粼,人和鸟欢,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现在疏浚了河流,修好了步道,闲暇的时候可以带家人来散散心,很惬意。”家住锁黄仓湿地公园附近的卯先生说,前些年的锁黄仓湿地不是这番景象,路面坑坑洼洼,河道淤积,水流不畅,水体发臭,不仅影响湿地生态环境,也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经济和生态共同发展?

三岔河流经的炉山镇公贤社区,河道治理后,曾经的滩涂地通过“旱改水”建成高标准水田成为一道风景。赵庆能摄

三岔河流经的炉山镇公贤社区,河道治理后,曾经的滩涂地通过“旱改水”建成高标准水田成为一道风景。赵庆能摄

威宁自治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草海下游河湖连通工程立项、落实。

“威宁草海下游河湖连通工程总投资1.25亿元,疏浚和治理了河道,同时修建休闲步道,工程于2023年全部完工,湿地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威宁自治县水务局党组成员、水务服务中心主任刘永权说。

草海下游河湖连通工程只是威宁自治县水治理的一个缩影。威宁自治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四乱”清理专项行动,深化水土保持,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机制,完成碍洪建构筑物图斑和“清四乱”等生态环境涉水突出问题整改749个,完成44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划界及岸线利用规划工作、完成42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的划界工作。全县重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

同时,全力抓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五年来,投入资金2.54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站1个、污水管网238.2公里,污水处理率为98.82%,北门河综合治理也取得良好成绩,有效消除黑臭水体,进一步守护河湖安澜,持续擦亮生态宜居“水名片”。

未雨绸缪:织密水旱灾害“防御网”

在山高坡陡、地形支离破碎的威宁,山与水的博弈,曾是这片土地上最深刻的乡愁。曾几何时,夏日一场急雨,便能让平静的溪流瞬间暴涨,吞噬田舍,卷走丰收的希望。

除险加固后的中水镇新华水库新面貌。彭凯摄

除险加固后的中水镇新华水库新面貌。彭凯摄

威宁自治县水务局未雨绸缪,积极争取支持,实施国债防洪工程建设,对易发山洪地段进行河道疏浚、新建防洪河堤,把肆虐的洪水关进河道,让广大群众从“望河兴叹”到“河畔安居”。

“以往夏天水一来,我家这片地首当其冲,全泡汤。现在好了,这堤坝像城墙,心里有底了。”黑石头镇八一村村民毛黑梁站在河畔的玉米地里,正利落地掰下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子,随即抛进身后的背篓。他直起腰,用毛巾擦了把汗,望着田地旁新建的河堤、静静流淌的河水,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

毛黑梁脚下这条坚实的河堤,正是威宁自治县2024年实施并于当年全面完工的10个国债防洪工程之一。这批工程在建成后立即投入运行,并成功通过了2025年汛期的检验,图纸上的规划成为守护百姓的坚固屏障。

“2024年,我们争取到1.8亿元的国债防洪工程资金,精准投向8条亟待整治的山洪沟和2条中小河流。”威宁自治县水务局党组成员水务服务中心刘永权介绍,其中的8条山洪沟治理工程,总计新建河堤56公里,守护着1.5万余亩耕地,让3.6万余名群众再也不用在雨季提心吊胆。

山河安澜,民心得安。回望过去的五年,威宁自治县的水利答卷厚重而温暖。从解决“水瓶颈”到优化“水配置”,从防御“水灾害”到保护“水生态”,从盘活“水资源”到严格“水管理”,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水务人的智慧与汗水。

展望“十五五”,威宁水利发展规划已确定目标和任务,拟申请纳入市级以上“十五五”规划项目126个,规划总投资208.26亿元,其中供水安全保障工程投资169.95亿元,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投资22.82亿元,水生态水环境修复和治理工程投资14.15亿元,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1.34亿元,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新的起点,威宁自治县水务局将继续秉持为民初心,驭水而行,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水动力’。”威宁自治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昊说。(赵庆能)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