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六小新建食堂投用 学生吃得香家长更放心

一餐一饭系民生,校园饮食牵万家。在教育领域办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中,镇宁始终把解决校园食品安全、学生就餐安全等难题作为重要抓手,从学生需求出发,用实招硬招破解教育领域痛点难点。今年8月,镇宁第六小学新建食堂正式建成,彻底结束了学生们以往在校门口“将就吃”的日子,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就能吃上热乎饭、放心饭。
学生用餐。
清晨的阳光洒进校园,食堂工作人员已身着统一工装、佩戴齐全的防护用具,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在校园食堂厨房区域,明亮整洁的环境中不见一丝油污堆积,各类厨具设施配备齐全且摆放规整,储藏间、洗碗消毒间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标识醒目。制餐间内,洗净切好的食材按类别整齐码放在专用容器中,经过厨师精心烹饪,一道道新鲜美味的菜肴陆续出锅,再通过专用餐梯平稳送到分餐室。从食材处理到菜品送达,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卫生标准。
食堂。
镇宁第六小学副校长(食品安全总监)雷洪祥介绍:“为了把学生就餐这件实事办扎实,我校配备了19名食堂工人、2名专业厨师和4名管理人员,还有80名分餐教师,所有人都体检合格、持健康证上岗。从每天食材验收入库,到加工留样、出餐试餐,再到陪餐、用餐后的清洗消毒,每个环节都层层把控、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同学们用餐安全。同时我们还推行带量食谱,保证孩子们在吃饱吃好的同时,营养也能跟得上。 ”
与镇宁县城其他学校不同,镇宁第六小学位于白马湖街道黄龙湖路,这里是镇宁典型的城乡接合地区,大多数的孩子居住在水京社区、青龙社区、田其社区等地,学生步行往返学校所需的时间有的要超过1个小时。此前,离家较远的孩子们中午只能选择在校门口的小吃摊解决中餐。
教师分餐。
校园食堂投入使用后,以往学生涌向校门口小吃摊的身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有序走向分餐室的场景。在老师引导下,几名学生志愿者主动上前,互帮互助把班级餐食从分餐室搬到教室;餐食摆放妥当后,分餐教师按定量标准为同学们打菜,孩子们自觉排队等候,领到餐食后安静回到座位开心享用。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满是温馨的校园生活气息。镇宁第六小学三年级学生黄纯珣笑着说:“学校的饭菜特别好吃,每天都有水果、牛奶和鸡蛋,我特别满意! ”镇宁第六小学五年级学生熬诗琪也说:“我特别喜欢吃学校的饭,每天都能吃一大碗!”
教室用餐。
办好校园食堂,不仅要让学生满意,更要让家长放心。为了让家长直观了解食堂情况,县第六小学推行“家长陪餐制”,每周邀请不同班级的家长代表走进校园,和学生一起用餐,近距离查看菜品质量、感受食堂卫生。既让家长多了一份安心,也搭建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正在陪餐的学生家长罗霞介绍:“今天陪孩子在学校吃了午餐,饭菜荤素搭配得很合理,口味也适合孩子,食材看着就健康卫生,我们做家长的特别放心,特别支持学校这种做法。”
据了解,镇宁第六小学食堂改扩建工程今年6月正式启动,8月顺利完工,镇宁教育局投入了134万元专项资金。在学校教室和功能室都特别紧张的情况下,镇宁第六小学校积极统筹协调,把3间合计约300平方米的功能室、1间约50平方米的教室,改造成了学生食堂和分餐室,啃下了场地紧张的“硬骨头”。如今新食堂投用,彻底解决了全校2097名学生的中午就餐难题,全体教师还自发参与到配餐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把实事办到了学生和家长心坎上。 镇宁第六小学党校长张遇表示:“我们建这个食堂,就是要把‘解决学生就餐难’这件实事办细办好。在功能区划分上,科学设置了储存间、切配间、消毒间、分餐间,从细节上做好食材安全管理,确保食材处理每个环节都规范、安全,为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下一步,我们会在保证孩子每天一个鸡蛋、一份水果、一两肉,一周三次牛奶的基础上,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食谱,让营养更均衡。同时会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加强食堂监督监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真正把‘校园餐’办成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暖心餐’,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张遇如是说。 (图/文 郭佳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