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后巢乡:办好“关键小事” 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政府帮我们盘活了闲置门面,收入增收了;出门能坐上新座椅,坑洼路也变平坦了,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提起身边的变化,南明区后巢乡的村民脸上满是笑意。
据了解,近年来,后巢乡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工作落脚点,从盘活闲置资产到修补民生短板,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细微处不断升温。
“最空间”底商曾是后巢乡的“老大难”——由于门面长期闲置,商户零散经营,不仅拉低经济效益,还影响城市风貌,相关投诉接连不断。
办好“关键小事”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为破解这一困局,乡党委政府紧扣辖区产业规划、市场需求及底商区位,在多次开展调研论证后,精准锚定“特色业态”方向,引入专业商管公司,将“最空间”打造成了集机车销售、改装、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市场。
“在项目推进前期,部分业主因对租赁政策存疑不愿签约,乡里就组建了调解专班,由分管干部牵头,带着方案上门沟通、解答疑惑,并通过‘测绘固化、公证介入、三方协作’的方式打消了业主的顾虑。”后巢乡副乡长冉佳佳介绍。
如今,3000平方米闲置物业“活”了起来,9户业主实现增收,由此而来的沙冲路机车文化广场也崭新亮相,曾经的投诉焦点变成了区域文化新地标。
办好“关键小事”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后巢乡太慈桥村彭家湾组村民的一句“歇脚难”,也被村党组织记在了心上。
原来,在太慈桥村驻村工作组入户走访时,大部分老人们都在念叨着“晒太阳、唠家常没个坐处”,村民们的迫切需求,自然成了村党组织的“心头事”。
在了解到情况后,太慈桥村党组织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实地勘察,随即联系商家购置座椅,短短几天,6张崭新的休闲座椅就安装到位。“这座椅简直安到了我们心坎上!”出门有了座椅,村民开心地连连夸赞。
如今,村民们总在茶余饭后围坐座椅旁,分享生活琐事、畅谈家常,原本冷清的角落变成了邻里互动的“暖心驿站”。
类似的为民服务,在后巢时有发生。“中坝路中间有一段路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到大家出行安全,要是雨天积水,我们出门更不方便。”近日,后巢乡接到了来自四方河村村民的一则反馈。为便利村民出行,后巢乡第一时间响应,指派3人外勤小队赴现场核查——发现中坝路有280米的路段,因长期受车辆碾压,多处路面破损、雨天积水严重。
在全面掌握情况后,后巢乡随即协调区级部门与市住投公司召开现场办公会,敲定修复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如今,平坦整洁的中坝路重新通车,村民出行的“堵心路”变成了“顺心路”。
从盘活资产助增收,到添设座椅解闲愁,再到修复道路畅出行,后巢乡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诠释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
“我们将继续紧盯群众需求,把实事办在点子上、办进群众心坎里,让民生福祉在细微处持续升级。”后巢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图 龙海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