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息烽:法治力度彰显民生温度

2025年08月11日11:19 |
小字号

“我腿脚不便,丈夫躲着不露面……”一通充满无助的求助电话打进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法律援助中心。残疾人杨某的困境牵动了工作人员的心。他们当即上门,协助收集证据、提起诉讼。4月初,法院成功调解解除了杨某的婚姻关系。这场“上门援助”的及时雨,消除了杨某的心头愁苦,也映照出息烽县司法局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坚定行动。

群众送来锦旗。

群众送来锦旗。

今年以来,息烽县司法局结合学习教育和集中整治,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行动标尺,将“群众可感可及”作为衡量成效的标尺,在法律援助、公证服务、普法宣传等领域多点发力,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法治化水平,以扎实作风换取法治温度,让群众在具体可感的法律服务中收获安全、幸福与获得感。

法律援助:为困难群体“撑腰”维权

“我是个农民,没什么文化,被车撞后赔偿一直没着落。司法局工作人员主动帮我,告诉我该准备什么材料,还免费为我提供法律援助。”六旬农妇张某的感激之言,是法律援助力量的真实回响。

2025年初,张某推手推车时被人驾车撞伤,交警认定驾驶员负全责。面对赔偿协商未果的困境,她向息烽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中心迅速指派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专业支持,协助张某收集证据、准备材料。在法院组织的诉前调解中,法援人员据理力争,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某顺利获得医疗费及赔偿金共计14700元。

.息烽县司法局工作人员上门为群众服务。

.息烽县司法局工作人员上门为群众服务。

“面对农民群众维权困境,我们以专业服务破除维权障碍,切实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息烽县司法局工作人员陈万江介绍。

据了解,为提升法律援助质效,县司法局完善特殊群体预约上门受理制度,开辟“绿色通道”,对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实行“优先受理、审查、指派”。同时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个人诚信承诺制,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并根据受援人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通过积极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法律援助网络不断织密织牢。今年以来,共接待法律援助咨询3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0件,其中涉及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案件32件;律师参与法检值班106次,提供法律帮助129人次。

公证服务:把法律温度送到家

养龙司镇村民徐某某近日满怀感激地说:“我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出行实在不便。没想到息烽公证处工作人员得知我们要办继承权公证,竟专程从县城来到我家,帮我们办妥了所有手续。”这份主动上门的法律关怀,源于2022年徐某某丈夫黄某某意外去世后遗留的房产继承难题——家中老人身体状况不允许亲赴公证处办理手续。

公证员上门为群众服务。

公证员上门为群众服务。

公证员了解困难后立即启动便民程序,主动上门服务。经严格审查材料、入户详细询问,确认房产属夫妻共有财产且黄某某生前未立遗嘱。在其余法定继承人均书面声明放弃继承权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证员最终确认该房产由徐某某依法继承。2025年7月29日,这份承载着法律温度的公证书正式送达。

“我们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采取多种方式优化服务。”息烽县公证处公证员袁详玲表示。针对特殊群体需求推出的“上门服务”机制,是精准便民举措之一。息烽公证处立足群众需求,还推出流程优化、弹性服务、主动担当等创新举措,有效落实“办证提速”“减证便民”。针对继承、委托等高频公证事项,精简证明材料30%以上;针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案件推广“一证一次办”模式。

今年以来,息烽县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案件212件,为群众预约办理公证144次,提供公证咨询299次,提供上门服务14次,提供延伸服务、加急服务36次。更贴心的是,为解决群众取证困难,工作人员主动到各部门进行取证或调查85次,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破解办事难题。

“以前办事怕‘门难进’,现在干部主动上门;以前担心‘证难办’,如今流程一目了然。”在公证处办理业务的李某由衷点赞。

普法宣传:让法治意识润泽城乡

在服务群众具体诉求的同时,息烽县司法局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供给强服务,将普法宣传融入行政执法监督、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等环节,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

公证员上门为群众服务。

公证员上门为群众服务。

新媒体平台成为普法重要阵地——今年以来发布普法信息80余条,自制普法短视频5期,积极打造“息烽普法”品牌。线下普法同样有声有色,统筹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20余场次,悬挂、张贴宣传标语和海报400幅,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可感可及’的目标,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扛实责任、精准发力,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精准度,以更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守护公平正义。”息烽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解决群众一件件“急难愁盼”的扎实行动中,法治的基石在基层稳稳夯筑,民心暖意在点滴中汇聚升腾。(图/文 杨爽、杨学义)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