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2025年08月11日13:57 |
小字号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在“两山论”的指引下,惜绿护绿,久久为功,实现从山水围困到山水突围,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在印江自治县朗溪镇1.2万亩石漠化治理区,延绵数公里的石山上绿意盎然,满山的金香橘、红香柚挂满枝头,水果种植大户何谷娥手持剪刀,正在进行蔬果。

二十年前,何谷娥家和大多数的昔蒲、河西村村民一样,为获取更多耕地资源,不惜伐木开荒。然而“开荒开到边,种地种到天”,换来的却是“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村民饱尝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之苦。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培土增地,开始种植桃李柑橘等经果林,何谷娥家也种上的10余亩经果林,后通过嫁接和品种改良,换种成蜜蓝桃或大红桃、金香橘等新品种,在今天仲夏桃李成熟季,何谷娥家的桃子迎来丰产期,批发获得了上万元的收益。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这些石旮旯,地方也窄,以前是种苞谷、洋芋,收入低。村民何谷娥笑着说,“现在种上了柑子、桃子,最近十多年以桃子为主,今年有两三万斤,卖出去了两万多斤,卖了两万多块钱。”

护好青山,方得金山。朗溪镇印江自治县石漠荒山披绿装,不仅当地村民尝到了生态甜头,春和景明之时,万亩石漠化公园里的桃花、李花、梨花竞相开放,前来踏青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花”经济、致富果更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兴旺的有力抓手。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今年是两山论提出二十周年,也是朗溪镇牢记嘱托,取得石漠化治理成效最为突出的一年。印江自治县朗溪镇党委副书记乐如仕介绍道,“在两山论指导下,1.2万亩石山上披绿装、石缝里种出了金果果,1.2万亩石漠化治理区森林覆盖率也超过70%,种出的金果子年产值突破了3000万元,百姓收入实现翻番。春赏花、秋摘果,10万游客共同见证了石窝变乐园。”

“含绿量”带来“含金量”,印江自治县的“植绿护绿,点石成金”之嬗变,是印江自治县迈步“两山”之路、坚守“两条底线”的生动注脚。在合水镇大昔村,荒坡上种下的茶树正长得旺盛。今年59岁的坪峨村村民李守梅和20余名采茶工,身背竹篓等采茶具,在百亩茶山上来回穿梭,把一片片绿芽悉数采收进篓。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村民李守梅说,“我们这两天采茶,采两叶一心,2.5元一斤,一天采个四五十斤,100元左右的收入就到手了。”

随着一车车鲜叶采收下山,山下的贵州山山农业有限公司绿茶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进行加工,今年1至7月,该公司生产碾茶、红条茶和绿片茶共计200余吨,实现综合产值1000余万元。目前,该公司每天按照人工+机采的方式协同推进,最大限度提高夏秋茶的下树率。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印江深入践行“两山论”铺就绿色发展坦途。

“这两天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红条茶和绿片茶,2台机采加20余名工人手采茶,一天能够下树茶青4000斤左右。”印江自治县合水镇大坡茶业种植基地管理员任光荣说。

走好“两山”之路,加速绿色崛起,全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之路,印江自治县始终把茶业作为2+N主导产业,探索出“龙头企业+区域中心企业+小微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茶企抱团发展,实现茶叶产业的提质增效。目前,该县26万余亩茶叶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绿色动能”。

印江县纵深推进生态茶产业发展,探索了“股份制龙头企业+”发展模式,以“久久为功”适度规模的发展理念,促进茶产业基地、加工、品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印江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魏厚达表示,“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茶园面积26.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9.69万亩。2024年茶叶产量1.198万吨、产值8.7亿元,持续带动6.8万茶农增收,促进13.8万余群众就业,茶产业社会经济效益作用明显。”(图/文 周苏星、王东、邹雪庆、张丽娟)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