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鸡蛋10亿枚!松桃蛋鸡产业快速崛起

7月23日,一场大雨过后,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山峦如洗,薄雾在群山间流转。位于山脚下的贵州梵净蛋谷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养殖基地内,10个智能化大棚整齐排列,100万羽蛋鸡正啄食着由玉米、豆粕等科学配比的饲料,下层传输带上,圆滚滚的鸡蛋正“奔赴”分拣车间。
正大镇聚宝村30万羽蛋鸡场生产车间。
在梵净蛋谷厂区门口,记者经过70秒智能消毒通道进入生产区,只见一辆辆大货车正在排队装载鲜蛋。“每天鸡蛋产量约90万枚,24小时内直达粤港澳大湾区。”公司总经理刘飞介绍。这样高效的产销背后,是遍布厂区的智慧系统在发挥作用。
“每个棚有10万羽蛋鸡,只需要两个人管理。”刘飞说,养殖大棚内,各类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网络实时抓取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数据,当某项指标触达预警值时,相应设备会自动启动。更精准的是智能饲喂系统,根据蛋鸡周龄、产蛋率等参数,进行精准喂料调节,优化喂料标准。而鸡蛋分级车间,通过数字化系统,对每枚鸡蛋实施紫外线杀菌、保鲜,将每个等级的鸡蛋重量误差控制在5克以内。从养殖、营养、生产、供应链,梵净蛋谷的质量控制点达1185个,全面保障蛋鸡的健康和鸡蛋的品质。
蛋鸡苗公母分选。
这种数字化能力正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在松桃圣罗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孵化基地,一枚枚种蛋在实时监测系统下孕育。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数据通过全要素精准监控系统实时反馈,蛋鸡种蛋在最优环境中等待破壳,年孵化优质蛋鸡苗达5000万羽。而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家禽专班主任陈敏轻点鼠标,数字畜禽养殖管理服务平台便呈现出蛋鸡产业的实时数据。“从养殖环境预警到饲料精准投喂再到疫病监控,数字化贯穿全链条。”陈敏介绍说,该平台目前正在试用中,全面推行后,不仅能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更搭建起上下游交易渠道,推动产业生态高效协同。
数字化让产业快速发展,延链补链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在传统印象中,养鸡场往往伴随着刺鼻异味和环境污染,但在松桃,智能化养殖与循环经济的结合改变了这一现状。松桃苗族自治县引进了河南万源环保机械有限公司,县内有机肥厂也与万源环保机械达成技术迭代协议。以前需要一个月的处理量,现在只需要7天。“鸡粪风干处理后销往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加工成有机肥,不仅让养殖污染问题迎刃而解,还能变废为宝。”陈敏介绍。目前,全县共有3家企业使用这种先进设施设备处理鸡粪,年处理量达6.4万吨。
盘信镇20万套蛋种鸡场。
产业链的延伸还体现在饲料生产和淘汰鸡处理环节。松桃铁骑力士饲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家禽饲料生产线的投产,标志着松桃蛋鸡产业告别“饲料外购”时代。“过去从怀化运饲料,每吨运费120元,现在本地生产节约50元,年省成本近500万元。”陈敏算了一笔经济账。
在淘汰鸡处理上,松桃苗族自治县与相关公司已签订180万羽轮换蛋鸡统一购销协议。此外,近期松桃县还将组织团队赴省外进行蛋制品及鸡肉深加工企业招商,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繁忙的生产车间。
如今的松桃,已形成从种鸡孵化育雏到蛋鸡养殖再到废弃物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数据显示,全县存栏父母代蛋种鸡40万套、年孵化优质鸡苗5000万羽、年出栏青年鸡400万羽、拥有340万羽高品质蛋鸡养殖基地,年产鸡蛋约10亿枚。集聚起30余家上下游企业,涵盖1亿枚蛋品初加工、500万羽家禽屠宰、20万吨饲料加工等环节,今年上半年家禽产业综合产值达10.26亿元,同比增长36.4%。
产业兴则百姓富。通过“龙头企业+国有平台+合作社+农户”模式,松桃带动1056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4万元,2025年兑现分红156万元,覆盖脱贫户、监测户2800户。
陈敏表示,未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将加快推进青年鸡育雏、蛋品加工、家禽屠宰加工、品牌效应及600万羽蛋鸡养殖体系建设,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实现绿色产业闭环,全面推动蛋鸡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绍莉 图/受访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