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夏日生姜管护忙
2025年07月28日15:33 |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贵州省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聚焦产业带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特色种植,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路径。

黄金村村民在管护生姜。
眼下正值生姜管护关键期,日前,笔者走进位于沙子街道黄金村的沿河飞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心李基地,只见挂满果实的林下,一排排生姜排列整齐,郁郁葱葱的姜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培土、除草、追肥等管护工作,构成了夏日里一道靓丽的田园风景线。
黄金村村民周腊香正忙着给生姜除草、松土、施肥。她告诉笔者,自己空闲时就到基地务工,还把土地流转给基地种植生姜。“每年既有务工收入,又能收租金。飞姐人很好,每天中午管一顿午饭,工资待遇也不错。”周腊香一边干活一边笑着说,“我们村的生姜产业发展得挺好,我在基地干了10多年,活儿轻松不累,工资也不低。”
沿河飞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巧飞介绍,黄金村空气湿度适宜,海拔、气温条件得天独厚,十分适合生姜生长。今年,合作社在该基地种植生姜60多亩,项目由中国五矿集团总投资30万元。“从选种、播种到苗期管理,每个环节我们都严格把控,确保不出差错,保证生姜的产量和质量。”黎巧飞说,按目前长势,预计亩产1500至2000公斤;从种植到采收,全程需用工约2000人次,能为当地群众带来20万元左右的务工收入。
“这是五矿的帮扶项目,目前生姜长势很好。当下正组织工人锄草、施肥、培土,预计9月份就能采收。我一定会全力以赴把这个产业做好。”黎巧飞表示。
下一步,沙子街道将逐步扩大生姜种植规模,让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持续促进群众致富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图/文 罗福成)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