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清镇:优化“微服务” “医”路暖人心

2025年07月28日15:17 |
小字号

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患者家属,将一面绣着“精湛医术保健康,高尚医德暖人心,祝中巴友谊万岁”的锦旗赠送给贵州省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谢谢你们!中国医生,真棒!中巴友谊万岁!”患者家属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感激地说。

康佳妍父亲向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护人员赠送锦旗。王枭 摄.jpg

康佳妍父亲向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护人员赠送锦旗。王枭摄

这面“跨国”锦旗的背后,映照着一段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医患深情。10天前,一名6岁巴基斯坦女孩康佳妍(中文化名)因出现持续高热、咳嗽不止等症状,被其父亲带到清镇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面对语言沟通不畅、家长焦虑不安的情况,该医院医护人员纷纷化身“陪诊员”全程接力,陪同、指引患者挂号、缴费、就诊和办理住院手续,直至女孩康复出院。

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孕妇、重症患者等就医特殊群体,清镇市妇幼保健院推出“爱心导诊陪诊”便民志愿服务行动,医院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行政后勤科室人员轮流化身“陪诊员”,在门诊大厅为患者提供就医指引、答疑、陪同等便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清镇市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以“小切口”破题,着力优化服务、提升体验,推动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多点开花,以用心用情见温度的实际行动,让学习教育的成效真正体现在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上。

患者在清镇市中医医院“夜间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治疗。陆劲松 摄.jpg

患者在清镇市中医医院“夜间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治疗。陆劲松摄

“以前请假看病耽误工作、还耽误治疗进程,现在下了班也能过来治疗,医院的服务确实做到位了。”市民张琳因“神经根型颈椎病”,需连续多次“温针灸+耳穴贴压”中医综合治疗,清镇市中医医院的“夜间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将服务时间延伸至晚上9点,让她的“看病难”得到了有效回应。

为有效解决群众“上班没空看病,下班没处看病”这一就医痛点,清镇市卫健局在全市3家市直公立医院及15家基层医疗机构试点推行“延时服务”,中医科、治未病中心、全科、影像科、挂号收费室、医保科等9个重点科室,工作日服务时间延长至19时;中医科、理疗科等需求量大的科室,服务时间更是延至21时。同时,药房、检验检查及医保报销服务同步跟进,确保群众在延时时段能享受到“诊疗-结算、报销-取药”全流程服务。

在提升服务时效的同时,清镇市医保局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打造“智慧医保”结算服务模式,构建“医保+”多元化支付体系,通过完善智能结算系统、采用动态加密传输技术等方式保障支付安全,医保结算即时办结率达100%,让群众实现“结算零等待、报销零跑腿”。

除了工作日,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的体检中心周末均正常开放,常规及入职体检照常进行。数据显示,“延时服务”试点科室已累计服务群众超7852人次,其中周末体检最受欢迎,平均每周末接待群众超338人次。(代胜强)

(责编:李丽萍、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