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禀赋资源优势 推动冷水鱼产业发展

近年来,开阳县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突破水产业发展困境,全力推动冷水鱼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开阳鲟鱼”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
开阳县地处云贵高原,年平均气温为10.6~15.3℃,最高平均气温22.3℃。常温鱼类(如:鲤、鲫、草、鳊、鲢、鳙、鲶、黄辣丁等)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为突破水产业发展困境,该县曾多次到四川、重庆、陕西、广西等地进行考察,重点围绕冷水鱼饲养、大水面及网箱养殖方向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开阳水产养殖的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发展鲟鱼养殖主体10家,建成鲟鱼规模养殖场11个,鲟鱼生态养殖面积9820平方米(净养水面),鲟鱼年产量预计620余吨,产值2500万元。
“不断地研究探索、更新迭代,我县总结出了一套鲟鱼高效养殖的‘开阳模式’。该模式中养殖池以1:0.05底面坡比的圆形流水池为主,全面搭载池深调节、等压管阀供水、高低位排水、排池共道共渠等实用技术,养殖尾水配备了‘多级沉淀池+多级生物过滤池’设施进行净化处理。”开阳县养殖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开阳模式”鲟鱼养殖场。
该县严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关,冷水鱼多年抽样检测抽检合格率均为100%,2023年10月,开阳县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4年12月,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检测报告》显示,开阳鲟鱼硒含量为0.145~0.195mg/kg,达到富硒标准。2025年5月,经农业农村部审定,“开阳鲟鱼”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该县农业农村局先后引进花鲴、金鳟、虹鳟、昆明裂腹鱼等冷水鱼名优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养殖,同时,通过与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又引进了河鲈、梭鲈等冷水鱼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养殖,不断加大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力度,探索提升冷水鱼养殖效益。
下一步,开阳县将在巩固冷水鱼养殖规模、提升养殖科技水平、把牢产品质量、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加大富硒增殖力度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强做优冷水鱼养殖,助推全县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图/文 孔维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