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以学促干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清镇市坚持将学习教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学促干,推动党员干部作风更实、服务群众更近、治理效能更优,让民生福祉的“温度计”持续升温,绘就基层善治的生动图景。
翁贵秀赠送水晶西部社区锦旗。彭栩梅摄
党员干部化身“代办员”助民解忧
近日,清镇市巢凤街道水晶西部社区居民翁贵秀眼含热泪地将一面写有“千方百计解民忧・服务居民超靠谱”的锦旗送到社区,感谢社区为她3个事实无人抚养的外孙解决了生活保障难题。
今年4月,水晶西部社区开展常态化摸排工作时,发现翁贵秀的3个外孙的生父于2024年底死亡,生母2025年初被鉴定为三级精神残疾,而3个孩子的户籍均在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翁贵秀本人年纪大,文化程度低,对政策理解、办事流程一无所知,往返户籍地奔波办理手续更是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化身“代办员”与翁贵秀详细对接,梳理孩子们的家庭情况、监护证明、户籍信息等材料。同时,为确保材料合规,社区多次通过电话、视频连线,与孩子们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乡镇民政办沟通,核实政策细则。
经过一个多月的协调对接,3个孩子的认定手续顺利办结,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助于5月开始发放。从信息核对到材料补充,从跨域对接至审批跟进,水晶西部社区党员干部用“多跑路”换来了群众“零跑腿”。
“起初和孩子们的户籍所在村、镇多次沟通政策落实事宜,因对政策理解程度不一,反复沟通未达成一致。后经多部门协调配合,我们社区首件跨区‘代办’件最终成功办理。”水晶西部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辛云感慨说,代办的不只是事务,更是一份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心连心的信任。
党员干部化身“服务员”助企纾困
“以前跑银行、填表格,折腾半个月贷款还没影,现在政府牵线搭桥,一周就拿到了周转资金!”清镇市飞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科的感慨,道出了清镇市站街镇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实效。
贵州华锦铝业公司食堂内职工购买新鲜的蟠桃。伍明莉摄
无独有偶,位于站街镇辖区的贵州建隆磨料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困难急需资金周转。在接到企业反馈后,站街镇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帮助企业准备融资材料,并协调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帮助企业获批融资金额1000万元。
据了解,为打通企业“融资堵点”,站街镇将“开门纳谏”收集的问题清单转化为“集中整治”任务清单,工作人员化身助企融资“服务员”,走访辖区企业,收集融资需求,针对走访中发现的民营企业融资痛点,建立“一企一档”融资台账,积极联动行管部门、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靶向破解抵押难、审批慢等症结,让企业融资从“摸不着门”变“路路通”,激活辖区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截至目前,站街镇已走访辖区企业171家300余次,收集到企业诉求35条,依托政企银合作机制,配合清镇市工信局搭建政企银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专项融资对接活动2场,为3家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解决融资1300余万元。
党员干部化身“推销员”助农增收
“前段时间愁卖,现在是愁摘,今年的收入稳了!”盛夏七月,看着水果基地里的蟠桃压弯了枝头,基地负责人杨传刚脸上笑开了花。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的蟠桃品质虽优,但“赏味期”仅约一月,常令果农面临滞销之忧。
面对果农的“燃眉之急”,王庄乡党委以开展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转作风、解民忧、促实效,通过组建“产销直通”专班,让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化身“推销员”,瞄准辖区华仁、华锦等大型企业需求,带着生态种植信息主动上门对接,初步撬动采购意向。同时,专班组织开展“蟠桃园开放日”活动,邀请企业代表实地考察生态种植、分拣流程并试吃鲜果,品质赢得一致认可。
基于互信,一套高效销售机制迅速落地:针对企业职工个体推出“试吃订购+次日达”,方便尝鲜;针对食堂需求设置“食堂批发+平价惠民”,助农走量。双轨并行形成了“企业按需采、职工开心买、农户放心销”的良性循环。目前,小坡村已与6家企业达成稳定合作,首批销量预计突破1万斤,增收超10万元。
“刚开始去推销心里没底,但想到果农的期盼就得硬着头皮上。”王庄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彭涛勇说,接下来,王庄乡将以小坡蟠桃为样板,为辖区肉鸡、土蜂蜜、金秋梨等更多特色农产品“建档”,开辟更多、更广的销售路径,推动“王庄味道”走向大市场,持续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代胜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