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中医院:13453份报告里的民生福祉

“这CT片不用重拍了?能省200多块呢!”松桃苗族自治县平头镇村民龙大伯攥着就诊单,看着县民族中医院医生在电脑上调出一周前在铜仁市人民医院做的检查报告,眼里的惊喜藏不住。
接诊患者,了解近期检查情况。
这温暖的一幕,正是松桃民族中医院13453份互认报告背后,万千百姓就医获得感的生动缩影。
双轮驱动,让惠民政策落地生花
“医生会不会用?能不能真用上?”这是政策落地前最让人牵挂的事。县中医院成立以医院党委书记与院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像拧螺丝般把责任拧实拧紧。3次全院集中培训,300余次信息科远程“云指导”,100多次科室里手把手教学,从书记院长到医生和护士,人人成了互认系统的“明白人”。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群兰带队到科室督导检查结果互认落实情况。
领导小组成员的辛苦换来流畅传输的影像资料。当急诊医生在系统里瞬间调出发热患者的既往化验单,当产科医师轻点鼠标便获取孕妇的历次产检数据,技术支撑的力量,正化作患者就诊时少等的那半小时,少跑的那几趟路。
织密网络,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以前去市里看病,片子能装一大袋。”住院部的张阿姨翻着手机里的电子检查单笑了。医院加大投入升级的信息系统,就像打通了医疗数据的“高速公路”——78台工作电脑装上“加速器”,8家市县医院联成“一张网”,从铜仁市人民医院到县妇幼保健院,数据在云端自由流转。
质控科对检查结果互认进行质控。
那天,刚从碧江区转诊来的患儿家长还在发愁怎么没带齐检查单,医生已经在系统里看到了市妇幼保健院的检验结果。“省了2小时车程,还少花150块检查费。”家长的话里,是数据跑路带来的实实在在甜头。这张覆盖城乡的信息网,正把优质医疗资源的阳光,洒进每个苗寨的家家户户。
铁规护航,让每份报告都含着责任
“扣1分绩效事小,耽误群众就医事大。”医务科的督查表红笔圈着重点:互认工作占15分考核权重,90分以下就得“挨板子”。每天的数据调度、每月的夜查房通报,像警钟时刻提醒着每个医务工作者。
院纪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文君抽查结果互认工作落实情况。
但规矩里也藏着温度。对不互认的情况先“问个为什么”,病历里嵌入互认条款方便医生参照,奖惩分明中透着对患者的负责。当医生们习惯了先查互认记录再开单,当患者发现“同样的检查不再做第二遍”,这份坚守早已化作百姓口中“信得过”的口碑。
如今,医院电子信息系统里,13453这个数字还在往上跳,29151.7元的节约金额后,展现是更多家庭的笑脸。从双组长领航到全员参与,从信息联网到制度兜底,松桃中医人用13453份互认报告证明:把百姓的小事当大事办,就没有暖不了的心,解不了的难。(文/图 侯桂平、熊小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