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四自”模式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田坝桥镇探索乡村环境治理新路径

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七星关区田坝桥镇以硝灰洞村瓜塘组、陈家湾组为试点,创新推行“群众自选、自商、自愿、自评”的自治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积分激励、长效管护”的农村环境治理新路径,推动“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落地见效,实现乡村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走进田坝桥镇硝灰洞村,整洁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以前房前屋后杂物乱堆,现在大家轮流监督,环境干净多了!”硝灰洞村陈家湾组村民陈天明对推选出的“寨管家”连连称赞。
硝灰洞村“最美庭院”。
群众“自选”强队伍 凝聚治理合力
为破解农村环境治理“干部干、群众看”的难题,田坝桥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群众会推选乡贤寨老、退役军人、党员群众等组成“寨管家”和“理事会”。其中,“寨管家”负责日常巡查、评比组织,“理事会”重点帮扶无人管、无力管的家庭清理房前屋后杂物。
硝灰洞村积分小屋。
履职积极的成员可获得积分奖励,极大调动了参与热情。“以前环境卫生靠干部催,现在大家主动干,效果大不一样!”陈天明感慨道。
群众“自商”定规矩 共筑文明乡风
如何让治理标准更接地气?田坝桥镇将话语权交给群众。“寨管家”牵头召开院坝会,商议制定《环境卫生评比标准》,将乱堆乱放、畜禽圈养等纳入村规民约,并创新设立“卫生缴费制度”——一般户、商铺户、困难户分类缴费,资金用于公共区域保洁。
田坝桥镇党委副书记徐东表示,通过“制度约束+自我管理”,让试点组逐步实现“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守”。
群众“自愿”齐参与 激发内生动力
“我又积得4分,今天想兑换一个小瓶洗涤剂。”
“我累计有30分,超市里有这么多东西,先让我选选适合兑换的物品。”
“攒积分能换米油,还能评先进,谁不积极?”.......
村民通过参与整治攒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硝灰洞村积分小屋内,货架上整齐摆放着雨伞、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据了解,这是田坝桥镇联合爱心企业建立的“积分小屋”,创新推出“积分十条”管理办法,村民通过参与整治可攒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积分结果还与“最美家庭”评选挂钩。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目前,“积分存折”已覆盖家家户户,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了“主力军”。
“垃圾分分类,环境更金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通过大喇叭传遍村组。镇村两级通过短视频、走访宣传、集中大扫除等形式广泛动员,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意识,引领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家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群众“自评”促长效 擦亮乡村底色
长效管护关键在监督。田坝桥镇建立“周评月比”机制:“寨管家”每周巡查打分,督促整改;“群众月评”会上公开评选“最美庭院”“卫生示范户”,颁发流动红旗和奖品。
“现在谁家卫生差,自己都觉得脸上挂不住!”村民陈大姐笑着说。
自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以来,田坝桥镇动员群众拆除残垣断壁16处,乱堆乱放整治688处,召开群众会和院坝会宣传“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120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毕节市田坝桥镇硝灰洞村干净的道路。
田坝桥镇通过“四自”工作法,变“政府干、群众看”为“一起干、共同管”,不仅破解了环境治理“一阵风”难题,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下一步,田坝桥镇将总结试点经验,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群众自治+积分管理”模式,以实现美丽乡村的长治久美。(图/文 范俊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