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贵州开阳:生态赋能 绿富同兴

黄小桃 杨刚
2025年07月05日06:56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仲夏时节,步入贵州省开阳县的阡陌村寨,一幅水如碧,山似黛,稻飘香的生态画卷正沿着田埂徐徐舒展。

近年来,开阳县瞄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定位目标,将生态环境品质提升作为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绿化造林焕新颜 林下经济“生金”忙

如何构筑绿色生态屏障,释放“生态红利”?“加大绿化植树造林力度,森林抚育是关键。”开阳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道出其中秘诀。

为打造四季分明、环境宜居的绿色生态,开阳县近年来围绕重点区域,通过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营造人工混交林等措施,优化“林种、森林、林龄”三大结构,增强森林固碳、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不断刷新绿水青山“新颜值”。

开阳的生态环境。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阳的生态环境。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开阳县林地面积达152.18万亩,森林覆盖率59.48%。立足生态禀赋,林下经济建设“落地生金”。

走进高寨乡杠寨国有林场,成片的黄连枝叶舒展,农户身影点缀林间。拔苗、捆绑、装筐……动作行如流水,一气呵成。

眼下,正值中药材黄连苗销售的关键时期,当地村民池志华不由得加快了手上动作,“以前外出务工不好找活干,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至少能挣100块钱,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

“我们看准林下经济的发展机遇,在杠寨国有林场流转了2000亩林地。”贵州乾藏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昌友介绍,在林地划分培育中药材育苗区和种植区的基础上,公司还与贵州中医药大学开展研学合作,进行中药材种植实验,积极打造产学研基地。

高寨乡务工群众在杠寨林场展示黄连苗。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高寨乡务工群众在杠寨林场展示黄连苗。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该林地现已种植黄连、黄精、竹节参、淫羊藿等中药材600余亩,带动当地1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近年来,开阳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复合经营模式,敲响林下“致富经”。

2024年,开阳县建有8000亩常态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林下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现累计建有林下种植基地15个,林下养殖基地8个。

生态赋能 “凉”资源生出“热”经济

夏日骄阳似火,热浪蒸腾。行至南江大峡谷,眼前这座水榭亭台自成一方清凉天地。放眼望去,不远处的峭峰绝壁上,三两攀岩爱好者正足蹬岩缝,徒手攀岩而上。

“我们以‘体育+旅游’为发展定位,结合峡谷地势地貌,在不破坏生态和景观的基础上增设多种体育类拓展项目,吸引体育爱好者关注,提升景区人气。”南江大峡谷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江大峡谷。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南江大峡谷。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只是开阳县生态文旅提质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开阳立足山地资源禀赋,锚定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目标,以南江大峡谷、开州湖为核心,围绕“水陆空”三栖维度构建多元业态体系:

水上桨板、溯溪探险、高空玻璃七彩水滑道等涉水清凉项目,森林派对、林中咖啡、溪流露营等自然休憩项目,猴耳天坑落地“超级大秋千”“高空管轨”等岩壁极限项目……项目现场,各项体验者人头攒动,欢呼声与瀑落声交织成章。

南江大峡谷漂流。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南江大峡谷漂流。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北纬27度黄金气候带赋予开阳夏季20℃的清凉舒适,是天然的旅游及避暑养生胜地。2024年,开阳累计接待游客9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亿元。

为承接旅游“流量”,开阳进一步规范农房改造标准,打造集住宿、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居载体。

“每到避暑季,房间订单都供不应求!”提及暑期经营情况,南江乡龙广村民宿老板李光福直言,“16 间客房搭配 32 个床位,每天都住满,收入完全不逊于在外做生意。”

游客旅居期间,李光福常主动当起免费向导,领着外地游客到周边漫步山野、赶趟乡集,在青山绿水间体验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临走时,个个都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装的全是我们村的蔬菜瓜果。”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旅居民宿改造285栋,运营房间2463间、床位3579张;2024年接待旅居游客达1.23万人次,实现旅居收入超2000万元。如今,开阳现已成为重庆、成都等地游客夏季避暑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硒”望升级 从产品产销到生态旅居的产业蝶变

走进贵州硒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将富硒糖果熟练压片,随即发往江苏、上海、北京等地,走俏省内外市场。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将其加工成功能性食品原料,可以帮助更多人通过日常饮食科学补硒。”贵州硒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顾伟表示,除了富硒压片糖果,该公司还研发了富硒面条、富硒麻辣丝、富硒辣椒酱、富硒冲调谷物、富硒豆浆粉等热销产品。

作为“全国三大硒区”之一,开阳县域99.91%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硒含量平均值达0.588 mg/kg,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属国内少有的全域天然适度富硒地区。

深植硒资源本底,开阳正加速形成粮油、蔬菜、茶叶、果品、中药材等富硒产品产业链,聚力推动“硒资源”变“硒产业”,让富硒产业成为群众的“富民”产业。2024年,开阳硒产业综合产值达91.5亿元。

硒加工产品。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硒加工产品。开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尽管硒产业在生产端成绩亮眼,但开阳并未止步富硒产品的业态探索。

今年6月,开阳正式发布“硒养开阳・富硒山居”旅居品牌及区域公共品牌IP形象“开星”和“硒奇”,并围绕富硒资源,为游客打造出集“硒田采摘、硒膳食补、硒游体验、硒疗养生、硒品乐购”为一体的“硒式”生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开阳凭借高海拔落差、垂直气候特征明显的优势,还同步构建了“富硒山居、富硒山路、富硒山珍”产品矩阵,形成“三山”富硒融合业态。

其中,“富硒山居”主打高品质的富硒康养旅居体验,“富硒山路”主打“富硒康养旅游+路域微度假”,“富硒山珍”主打富硒农产品、快消产品、文创产品体验。

通过“三山”业态的叠加互补,开阳在生态旅居基础上,将富硒资源转化为集“游、养、购、娱”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生态,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硒”动能。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