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息烽:山歌伴着“铁脚板” 踩在民生节拍上

近期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的广袤乡村,催生出许多转作风、办实事、惠民生的生动实践。党员干部沉下身子、贴近群众、破解难题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的务实行动,正悄然改变着息烽县的乡村面貌与群众生活。
永靖镇田园一角。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来把山歌唱,我把政策来宣传,‘两清两改两治理’……”傍晚时分,息烽县小寨坝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方进书嘹亮的山歌准时响起,附近的村民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听着山歌唠着嗑,说的都是村里变美的新鲜事。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前进村的党员干部们学得实,干得更实,把学习成果转化成改变村貌、服务乡亲的真行动。
小寨坝镇前进村道路干净整洁。
“把政策编成山歌,拍成短视频发朋友圈,再招呼大伙儿一块儿听,轻松又热闹,大伙儿也记得牢!”方进书笑着说。他自编自唱的《“两清两改两治理”(山歌版)》在村民的朋友圈热传,已经播放了800多次。
光唱还不够,村里还拉起志愿服务队,经常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帮着打扫房前屋后、归置物品。
“环境清爽了,心里也跟着亮堂起来!”村民魏永周一边打理院里的西红柿苗和盆栽,一边说道。
小寨坝镇前进村支书方进书演唱《“两清两改两治理”(山歌版)》。
看得见变化的不仅是前进村。整个小寨坝镇,党员干部们换上“铁脚板”,组成排查队,从旮旮旯旯“摸”起、边边角角“扫”起,摸排杂物乱堆乱放、建筑残垣断壁等408个问题,列成单子一个一个“销号”。眼下,已经清理了杂物乱堆乱放138处、拆除残垣断壁15处、维修污水处理设施6处,还给106个寨子换了新的垃圾桶、35户村民改(建)了卫生厕所。
此外,该镇以“实施五百行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为契机,通过树标杆、抓后进、促提升,逐户精准推进卫生家庭建设,组织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入户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到房前屋后脏乱、客厅脏乱、厨房脏乱、卧室杂乱、衣物乱堆、粮食乱放、农具乱放、家禽乱跑、污水乱排和厕所脏臭等“十乱”的整治行动中来。并充分用好“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激励机制,实行家庭卫生“好、中、差”分类评价管理,村民用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全力激发群众参与整治工作的内生动力。
养龙司镇独立式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示范)。
“我们将持续强化学习教育,把学用结合、学用转化落到实处,扎实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行动。”小寨坝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涛语气坚定。
与小寨坝镇相邻的养龙司镇,一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观摩会在该镇的光华村举行,村民们围着崭新的砖砌洗手台、拖把池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不亦乐乎,“以前我家的洗菜水只能倒院坝,又脏又滑。现在有了专用池子,污水直接进管道,院坝干净得能晒谷子。”
“院坝干净得能晒谷子”,直接勾勒出了养龙司镇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的生动图景。
进群众家门、听群众意见,是养龙司镇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一项重要举措,党员干部组成“行走的调研队”,带着笔记本,一户一户叩开光华、灯塔、新桥、坝上4个村1400多户村民的家门。
养龙司镇党员干部为群众讲解靠墙式污水分散处理设施。
张大爷对洗手台高度的建议、王嬢嬢关于沉砂池深挖防堵的提醒……村民的需求被逐一记录,形成了《2025年农村污水治理摸排花名册》。这份凝聚着民情民意的“治理指南”,不仅明确了砖砌洗手台、拖把池、沉砂池等设施的布局点位,更让管道走向、处理方式与村民生活习惯深度适配,真正实现“一户一策”精准治理。
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清晰可见。养龙司镇以“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行动为着力点,通过问需、问计、问效于民,依托《2025年农村污水治理摸排花名册》,逐步创新构建“123”污水治理机制,即建立1份台账,打造“靠墙式”和“独立式”2类示范,政府安排动员、村委宣传引导、村民全程参与的3方联动。群众正加速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快速推进养龙司镇1400余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
同时,为提升村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行为,养龙司镇构建起“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激励促动”三级动员体系。党员干部在走村入户过程中,采用方言土语的“理论宣传二人讲”,让卫生家庭建设规范要求通俗易懂、入耳入心。打造“党员示范庭院”,带动村民从“袖手看”变为“动手干”,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村”的良好效应。同时,设立积分超市,将环境整治、家庭卫生等纳入评比。该镇还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明确“门前三包”责任,并根据卫生家庭建设行动要求,不定期入户查看,推动环境整治常态化。
这股求真务实的清风同样吹拂着永靖镇的乡间院落。走进永靖镇河丰村,村民付厚德家的小院令人眼前一亮,竹篱花圃生机盎然,农具放得整整齐齐,灶台瓷砖光可鉴人。“以前总觉得杂物乱堆是农村常态,现在才明白,好环境才是真体面。”付厚德说,他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永靖镇结合正在开展学习教育,在走村串寨中转变工作作风,在田间地头完善工作方法,逐渐探索出了推动“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行动落地见效的“12341”工作法,开好“1个动员会”自上而下统一思想,做好线上+线下“2个宣传”精准传递政策声音,强化制度、资金、人力“3个保障”确保工作有力推进,用好志愿队伍、积分兑换、“红黑榜”、巡查监督“4个方法”,达成助力和美乡村建设“1个成效”。
目前,永靖镇已召开动员会和各类宣传会议50余场,入户宣传300余次,发放倡议书1000余份,党员带头开展清洁志愿活动50余次,15个村设立了积分兑换点,“红黑榜”公示不断激发“比学赶超”热情,乡村人居环境正在焕然一新。
转作风、办实事、惠民生,成效体现在千家万户。从“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行动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工作中,让息烽县广大乡村户厕干净、庭院美丽、居室整洁、厨房焕新,陈规陋习逐渐改变,文明乡风日益焕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努力,正将息烽县一个个家庭的“小美”聚合成乡村的“大美”。(图/文 杨爽、杨学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