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突围!他们的背脊,在洪水中连起“生命桥”

6月末的贵州省榕江县,接连遭遇多场暴雨,红色预警高悬,防汛应急响应升至最高级别。洪水裹挟泥沙冲毁路基,国道G321多处被拦腰斩断,283处塌方如同狰狞的伤疤刻在山间,14条乡村公路瞬间中断,数个村庄沦为“孤岛”。危急时刻,贵州公路集团91名抢险队员星夜集结,组织装载机、挖掘机等设备奔赴榕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战役在暴雨中打响。
科学为刃 劈开生命通道
灾情就是命令!在接到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抢险救灾指令的第一时间,贵州公路集团党委连夜部署。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安全总监侯云,副总经理冉茂学率91名队员组成榕江县灾毁公路抢通突击队,调集5台装载机、6台挖掘机、8台拖车、8辆工程车及发电机、安全帽、救生衣等抢险物资疾驰月亮山服务区。
贵州公路集团抢险救灾设备物资陆续到位。
“抢险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科学施救,分秒必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白虎在G321国道兴华乡、定威乡段抢险现场发出指令。突击队锚定“设计先行、施工在后、科学抢险、安全优先”原则,前往G321国道兴华乡、定威乡段开展抢通作业。眼前景象令人窒息:定威乡7个村民组14条公路断交,共发现283处不同程度塌方(其中两处路基垮塌尤为严重,分别约800米、150米);兴华乡2条公路断交,6处边坡不同程度塌方。
突击队疏通堵点。
突击队将受灾的5条公路划片进行攻坚,技术员踏着没过膝淤泥先行勘测标记,挖掘机与装载机在狭窄山路上协同推进,硬是在塌方最密集的定旦村至格览村撕开通道。
泥泞中的脊梁:一双水鞋背起生的希望
在机械轰鸣之外,人性的微光穿透了暴雨的阴霾。一双沾满泥浆的水胶鞋踏出最温暖的足迹。
在定威乡一段60公分深的淤泥路上,贵州公路集团“85后”党员房朋俯身背起一位踟蹰不前的小女孩,稳稳踏过险途。“我老家在陕西平原地区,很少见到这种洪水退去、泥泞不堪的道路。我想我穿着水胶鞋,帮一把是应该的,顺手的事。”这位来自陕西的小伙子朴实地说。
房朋背学生过泥滩。
任务途中,看到路边摇摇欲坠的电线,他立刻排查记录;遇到归家村民,他主动用车护送;对驶过的摩托车,他总不忘喊一句“注意安全”!他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定威乡80余处塌方点坐标、电线杆倾斜角度、摩托车通行风险区……“多记一处隐患,就少一分危险。”暴雨夜,他与队友挤在断电的行军床上,蚊虫叮咬的肿包连成片,手机微光下仍在标记次日攻坚路线。
突击队疏通堵点。
同样的担当也在贵州公路集团雷丹纾困1标项目部上演。洪水凌晨突袭,项目部果断转移31名工人。仅仅两个多小时后,工地板房即被洪水吞噬,而全员安然无恙。断水断电中,他们沿河排查险情,转移安置群众,布设警示标志,在洪峰浪尖守护一方平安。
浊浪中的勋章与坚守
前线条件异常艰苦。突击队员每日清晨6点半出发,工作12小时以上。30多度高温下,厚重的水胶鞋里,双脚被汗水泡得发白;夜间常遇断电,简陋的行军床上,蚊虫围攻让安稳睡眠成为奢望。
突击队疏通堵点。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参与抢险,帮村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我很开心。”房朋的感言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突击队员们每天步行超过3万步,穿梭于断枝落石与歪斜的电线杆之间,用双脚一寸寸丈量灾情,为机械指明前路。
三都项目帮助学校清淤清扫。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贵州公路集团三都2标项目部的30余名干部职工,与驰援的武警官兵并肩作战,挥动铁铲、开动水车,连续奋战为洪水淹没过的打鱼民族学校三层教学楼清淤。在丹寨县排调镇,雷丹纾困1标项目部“清淤攻坚战”也已持续72小时。
突击队员背学生越过塌方点。
最终,历时6天,集团抢通恢复了榕江县定威乡、兴华乡2个乡镇13个行政村65个自然寨的交通网络,累计抢通道路154公里,有效解决了2680户12,546人的安全出行问题。7月3日,得知突击队即将撤离,兴华乡、定威乡上百名身着节日盛装的群众自发聚集在街口,举行了一场朴实而热烈的欢送仪式。乡亲们将精心准备的染色红鸡蛋送到每一位突击队员手中,以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这支队伍的深切感恩。
雷丹纾困1标项目清理垮塌路段。
村民们将精心准备的红鸡蛋送到每一位突击队员手中。
村民们将精心准备的红鸡蛋送到每一位突击队员手中。
欢送现场。
暴雨来临时,总有人“以身为桥”。6个昼夜的攻坚,贵州公路集团91名突击队员徒步踏勘里程超500公里,相当于绕行榕江县境10余圈;数百处堵点贯通背后,是每台挖掘机日均作业18小时的极限坚守——贵州公路集团的抢险队员们“以身为桥”,在洪灾中凿开一条条生命通道,更用行动诠释了国有企业的筋骨与温度。
断裂的道路终将被重新连接,损毁的家园也必会浴火重生。他们的故事,是责任,是奉献,更是穿透暴雨阴霾的希望之光。(文/图 贵州公路集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