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罗甸:粤黔同心育桃李 匠心筑梦绽芳华

在贵州省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跨越千山万水,投身到“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来自广州市的优秀教师——黄小娟。
工作中的黄小娟。
2024年2月,黄小娟主动申请到贵州罗甸开展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把“罗甸所需·白云所能”的帮扶精神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传递到贵州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为罗甸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毫无保留地付出,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开出不凡的教育之花。
勇克难关,情系罗甸
作为资深体育教师,黄小娟初到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时,便敏锐察觉到办学困境: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的体育学习基础也较为薄弱。但重重挑战并未浇灭她的教育热忱,反而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斗志,决心以专业力量为学生打开体育教育新视野。
她深知,要改变现状,激活教师队伍活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而唯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找到契合当地的教育路径。来到学校后,她立刻在学校和当地企业展开大量调研工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教材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于是,她制定了适合山区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教研会上,总是充满激情地与老师们探讨教法与科组管理工作,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让体育科组的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轨道。
指导职校教师参加班主任能力大赛。
“虽然孩子们的体育基础不是那么牢固,但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要做的就是去发掘并帮助他们成长。”黄小娟说。她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只要用心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力,都能绽放其独特光芒。于是,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结合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做合一”的陶行知理论为支撑,大力倡导“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老师精力有限,我就想着每一堂课都自行分组并选出自己的组长,通过小组管理的方式能够提升组长的统筹管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运用行动导向法、小组合作法,以生“带”生,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她的努力下,曾经对学习缺乏信心的孩子,如今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担任组长,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曾经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也能大放异彩。
“黄老师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整个体育课堂焕然一新,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提升得特别明显。”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老师陈昌林老师说。
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学校不仅要靠帮扶,还要靠团队‘造血’。”黄小娟说,她希望通过教学和科研带动学校长期的发展。通过调研,她发现当地老师在科研指导教学方面有所欠缺,教师不懂得运用先进理念凝练自己的教学方法模式,于是,她开展了多场科研讲座,指导多项课题开题与结题工作,还指导班主任参加能力大赛,激发了老师们的科研热情。
“手把手教学很有针对性,效率很高。”此外,黄小娟还通过开展师徒结对、主动带领科研团队、组建多个课题研究小组及指导教学能力大赛等方式,提高职校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运用“小先生”法和小组合作法开展体育教学。
“我很喜欢布依文化,我们要把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中,打造我们的特色教学。”黄小娟说,罗甸“三月十三”节日氛围浓厚,趁此契机带领体育科组的“徒弟”们,研究布依族文化特点,将布依民族特色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课例中,最后打造的《竿上生韵 律动布依》背跃式跳高,以此课例带领“徒弟”参加2024年教学能力大赛县级赛选拔获三等奖,实现了体育科组在教学能力大赛奖项上“零的突破”。
“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部分体质稍弱,我想把我们白云先进的体质提升方法传授到罗甸,让老师们切实运用到教学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黄小娟说,基于这样的考虑,2025年4月,她积极带领团队撰写了题目为《“组团式”教育帮扶贵州民族地区学生体质提升的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并被推荐参加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评比,让白云先进的体质提升方法得到广泛认可。在黄小娟的指导下,2025年,罗甸县向省里送审的13项教学规划课题中,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就占据4项课题,为全县最多的一所学校。
身为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她还指导班主任业务能力大赛,指导多名职校教师获奖,其中,彭光勇老师获省级二等奖,实现了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在班主任能力大赛省级奖项“零的突破”。
通过一年来的帮扶,黄小娟取得诸多成就,她打造并参与的《本土化·立体化·乡坊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山区中职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服务区域果蔬产业发展: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两个项目荣获2024年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实现了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果在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项上“零的突破”。(图/文 杨方兵、姚元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