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全球最长白云岩洞穴申遗 贵州双河洞填补世界遗产类型空白

2025年07月01日10:22 |
小字号

贵州双河洞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地下河谷.

贵州双河洞,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地下河谷。

在贵州遵义绥阳县的喀斯特群山中,藏着目前全球已探测最长的白云岩洞穴系统——双河洞。其115个洞口相连形成437.1公里的复杂洞穴网络,垂直深度达912米,因兼具“世界级自然美学价值”与“地球演化关键实证”,正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这一申报若成功,将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白云岩洞穴系统的类型空白,为全球地学研究提供罕见的天然实验室。

地下裂缝.

地下裂缝。

贵州双河洞是世界上发育于白云岩地层中规模最大的、错综复杂的立体多层洞穴系统。贵州双河洞处于扬子板块,在早古生代形成独特的碳酸盐台地及石膏古盐湖,晚期持续的地壳隆升,使古老的白云岩地层被剥蚀出露地表,裂隙系统发育,在适宜的构造条件下,膏盐的溶蚀与崩塌作用促成了这一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洞穴系统,代表了独特的岩溶洞穴发育模式,为认识白云岩的物理化学侵蚀机理及白云岩洞穴发育演化机制提供了全球罕见的地质范例。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晶花洞)。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晶花洞)。

贵州双河洞912米的巨大纵向深度,具有典型的成层性特征。这一现象反映了长江三峡贯通后,地貌演变机制影响下的地壳抬升和河流下切过程,是新近纪以来长江上游水系形成、沟通和云贵高原北部隆升过程的关键例证,记录了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向华南地区扩展、影响亚洲大陆腹地构造地貌格局演变的重要过程,是对中国东、西部新生代以来地形倒转的地球系统响应。

地下梯田。

地下梯田。

贵州双河洞洞穴系统中还发现了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重要化石,包括东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或已经消失的代表性生物物种,如大熊猫、鬣羚、苏门答腊犀、剑齿象等,其中大熊猫化石超过47具,最古老的个体距今至少10万年,最年轻的距今仅数百年。化石出露较为完整、保存较为完好,为古老珍稀物种在更新世至全新世的迁徙和演变,提供了独特而关键的科学研究序列素材。双河洞为这些化石提供了绝佳的保护位置和理想的保存环境,化石分布又进一步印证了双河洞的地质演化历史。贵州双河洞为冰河时期哺乳动物的重要庇护所,也是大熊猫等哺乳动物栖息地变迁及其生物演变的关键例证。

飞拉达。

飞拉达。

双河洞洞穴系统展现了极好的地貌自然现象,在很难溶解的寒武系白云岩地层中发育了全球已探测的最长、最深、最复杂、密度最大的白云岩洞穴群,发育有几乎所有类型洞穴形态,沉积了方解石、文石、石膏和天青石类沉积物,展现了天然的、极具美学重要性的白云岩洞穴系统及沉积物景观。(图/文 贵州省林业局)

双河洞景区。

双河洞景区。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