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携着民生关切 走实解忧之路

2025年07月01日16:38 |
小字号

近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正光街道打角冲社区会议室里,33家企业、商户代表围坐成圈。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欣将一叠意见征集表轻轻推到桌中央:“今天咱们不绕弯子,各位在经营中遇到什么‘卡脖子’难题,尽管提!”

“王书记,我得说说!”为明生活超市刘店长举起手,声音带着焦虑,“超市门口天天被卖菜的占着,进货车根本进不来。还有那些三轮车,把人行道井盖压得千疮百孔,修了又坏,我们担惊受怕!”他的话像石子投入湖面,其他商户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18条意见建议很快铺满纸面。

王欣的笔记本上,“为明超市通道堵塞”“人行道设施损坏”两条被红笔重重标注:“这18条建议就是18项整改任务书!”会议一结束,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杨明起就被紧急抽调,组成专项治理小组。

晨光刚漫过铜仁市碧江区打角冲社区的屋檐,杨明起已经出现在超市门口。68岁的刘奶奶佝偻着背,将沾着露水的青菜码在褪色的蛇皮袋上,竹筐边还蹲着卖豆角的张大爷,俩人的摊位几乎堵住了超市货梯口。超市理货员小陈第三次推着装满纸箱的手推车出来,车轮卡在菜筐缝隙里,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刘奶奶,今天能不能往边上挪挪?这批货得赶紧上架。”小陈擦着额头的汗,声音里带着恳求。刘奶奶用围裙抹了把脸,浑浊的眼睛透着无奈:“娃娃,我这菜要是挪走,谁看得见啊?家里老伴还等着买药呢……”

这样的场景,杨明起早已记不清遇见过多少次。但会议上刘店长的哭诉犹在耳畔,他深知这不是简单的“占道”问题。蹲下身检查凹陷的井盖时,他注意到旁边台阶上的半块砖头——那是菜农为了固定竹筐随手放的。这个细节让他心头一震:这些看似无序的矛盾背后,藏着多少人的生计与安全?

社区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会议再次召开。城管副队长刘宁敲着图纸:“装隔离墩治标不治本,三轮车司机绕路就会抱怨。”物业经理老李挠着头:“劝离卖菜的老人,他们总说‘我就占一会儿’。”杨明起突然想起刘奶奶布满老茧的手,掏出笔记本重重写下:“民生问题不是单选题,既要解‘堵’,更要疏‘困’。”

三天后的清晨,杨明起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出现在超市旁的空地上。他们搬来遮阳棚,用粉笔画出整齐的摊位线,还特意在显眼处立了块“便民菜摊”指示牌。“刘奶奶,您看这个位置咋样?挨着公交站,买菜的人更多。”杨明起扶着老人坐下,顺手帮她摆正歪斜的菜筐。刘奶奶摸着崭新的塑料桌布,眼眶泛红:“你们这些娃娃,比我亲孙子还上心。”

与此同时,城管部门在人行道入口安装了可移动隔离桩,物业保安老周每天带着小喇叭巡逻。遇到想上人行道的三轮车司机,他不再生硬阻拦,而是说:“兄弟,前面停车场免费停,咱多走两步,路好走,心里也踏实。”司机们渐渐被这份人情味打动,违规现象越来越少。

一个月后的清晨,杨明起再次来到超市。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门洒在货架上,小陈哼着歌推着货梯畅通无阻。远处便民菜摊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刘奶奶正麻利地给顾客称菜,竹筐旁摆着社区送的“文明商户”小红旗。“张主任,现在日子敞亮多了!”刘奶奶笑着招手,皱纹里都漾着幸福。

暮色中,杨明起翻开已经写满的民情记录本,最新一页上,“疏堵结合”四个字被红笔重重圈起。晚风掠过焕然一新的人行道,那些曾经在会议桌上被激烈讨论的难题,早已化作基层治理中最温暖的注脚。(周兰)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