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理响溪山 “声”入人心

贵州大学“理论宣传二人讲”见行见效

2025年06月29日08:12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今年以来,贵州大学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整合学校专家学者理论素养高、基层组织了解群众多、青年群体创新活力足的优势,构建了“示范带动、基层推动、青年联动”三级宣讲队伍体系,以“一名专家学者讲理论+一名先进典型讲实践”的互动式宣讲形式,凝聚理论宣讲最大合力,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实效性。

截至目前,学校示范队伍深入全校40余家基层党委开展宣讲近20场,各基层党委宣讲团、师生宣讲团开展宣讲300余场,总覆盖19000余人次。

优化组织机制 理论宣讲力言力行

贵州大学通过打造“理论宣传二人讲”全链条机制,实现组织调度“零延时”、阵地衔接“无缝隙”。

宣讲现场。

宣讲现场。

快速组建宣讲队伍。贵州大学党委组建示范宣讲队伍6支,基层及青年宣讲队伍50余支,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基层党组织书记广泛讲、专家学者深入讲、师生宣讲团通俗讲、思政教师常态讲,推动常规宣讲与“理论宣传二人讲”相结合,构建立体化宣讲格局。

加强计划管理。校党委宣传部及时下达包括宣讲内容、宣讲场次、覆盖人次等要素在内的“理论宣传二人讲”工作计划,各基层党委及相关单位结合计划及实际,落实宣讲任务。

组织交流培训。学校党委有序推进“理论宣传二人讲”交流培训常态化制度化,面向各宣讲队伍开展分层次集体备讲、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交流培训,加强互学互鉴、提高宣讲质量。

完善组织调度。各基层党委及相关单位组织开展宣讲工作情况及时报备至校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采取报送有关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填报相关数据、组织现场听讲等形式适时调度各队伍宣讲工作。

突出宣讲重点 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为了突出宣讲实效,各宣讲队伍通过分层次集体备讲、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结合校内受众群体在主责主业、学科专业、年级层次等方面的差异做好内容准备,提升宣讲针对性、实效性。

科技自强中的贵大答卷。“这项技术助力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发动机的国产化替代……”在材料与冶金学院报告厅里,材料与冶金学院李云副教授讲述了“钢铁人”梁益龙教授领衔的“高可靠、长寿命、精密传动齿轮系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成果。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教工党支部书记,万明攀教授展示了吴复忠教授团队的“高端海绵钛生产技术及其大型化成套装备开发”的应用成效,激励广大学子奋发成才。

宣讲现场。

宣讲现场。

乡土实践浸润文化自信。在南校区大礼堂,蒋红霞教授以惠水县涟江街道王子塘村“三字经村规民约”解析文化治理智慧,阳明学院院长段忠贤教授播放村民捐赠“兄弟缸”“父子门”的影像,让学子读懂乡村文明建设如何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

宣讲现场。

宣讲现场。

现代化图景的贵州担当。在贤正楼报告厅,刘丽莉副教授与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贾玉龙副教授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为题,向300余名师生展开生动宣讲。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介绍了贵州近年来在大数据产业、新能源产业、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展示了贵州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

宣讲现场。

宣讲现场。

强化宣传引领 理论宣讲聚力强音

依托多形式、多层面、立体化传播格局,学校党委充分运用校内外媒体资源开展优秀宣讲队伍的经验分享、宣讲理论成果展示工作。充分发挥“溪山融媒”矩阵优势,开设专栏进行主题宣传,在《贵州大学报》等平台开设专栏,刊登校内外学者理论文章以及理论的深化研究和阐释、师生心得体会等;邀请专家学者录制专题思政微课,发布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同时,用AI赋能理论宣讲,通过溪山融媒中心数字人“智小宣”,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理论入脑入心。同时,用好贵大学工、贵研新声、贵大青年等二级网络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学习的自觉性。

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东校区报告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凯副教授以肇兴侗寨文旅融合为例,阐释“文化自信是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君教授讲述化屋村“三黄产业”实践。

文旅融合彰显贵州风采。崇德楼报告厅内,马克思主义学院易丹妮副教授与传媒学院王婷婷副教授用数据诠释“贵州魅力”。听完讲座的同学在新闻评论区写道,作为贵州学子,要骄傲地向世界推介家乡。

宣讲现场。

宣讲现场。

青春誓言践行时代使命。贤正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余压芳教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博士生王艳开启宣讲。余压芳强调“要在感恩中成长,在奋斗中担当”。王艳则号召同学们 “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展现贵州新风采中书写属于贵大青年的篇章。”

下一步,贵州大学将把宣讲工作与深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统筹起来,持续提升宣讲质效,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贡献贵大力量。(文/尹梓熹、曾兰乔 图/贵州大学)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