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六桶镇:变废为宝推进种养循环

近年来,在修文县六桶镇宝寨村乌江沿岸的李子种植基地里,一个个巨大的发酵桶屹立在山坡上,将村里大型生猪养殖场的生粪水进行收集、发酵,然后浇灌果树,既解决了养殖场粪污收治难题,又为基地上500余亩李树提供水、肥,让其茁壮成长。
六桶镇变废为宝推进种养循环。姜继恒摄
“这个桶,主要是用来沉淀、发酵养猪场的粪水,2023年县农业部门统一发放管道和30个发酵桶(共计150立方米),由我们自己安装施工,加上我自己购买的500立方米的桶,现在基地上一次性可储存600吨生粪水,一年可消化1200吨。”修文县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学德说。
据悉,眼前这片李子基地,因为土层薄弱,加上长年干旱少雨,种的庄稼总是歉收,以前是一片撂荒的“放牛坡”。宝寨村村民何学德返乡创业后,在这里建果园,种植380亩李树,品种包括中期青脆李、晚熟黄金柰李、晚熟青脆李等。2023年,何学德牵头成立修文县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宝寨村李子产业突破500亩。然而,水、肥供应一直是当地李子基地的发展“包袱”。
六桶镇变废为宝推进种养循环。姜继恒摄
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家年出栏上万头的生猪养殖场,粪污处理一直以来是养殖场的“老大难”问题。为此,宝寨村想方设法将粪污进行资源化、生态化利用,创新种养循环发展模式。2023年,在六桶镇和县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村党支部引导合作社铺设连接养殖场的粪污处理管网系统,将养殖场产生的粪水引流到合作社李子基地进行发酵,然后通过滴灌设施,解决了果树施肥和旱季缺水的难题。
“我这几百亩李子园,要做生态果、有机果,正好需要粪水,所以我们花了几万元钱的安装费,铺了5公里多的管道,把这个粪水牵引过来。沿途的老百姓,我们也给他们开得有闸阀,大家一起共享,所以现在老百姓种的玉米等作物,有时候都在利用这个粪水,大家都节约了化肥。”何学德说。
六桶镇变废为宝推进种养循环。李虹亿摄
这样的种养循环模式,让养殖场的粪污变废为宝,种养两端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去年,修文县六桶河青脆李种植合作社李子基地收成11万斤,种植收入达40多万元钱。今年,尽管基地遭受冰雹灾害严重减产,但何学德对来年的产业依然充满信心。
“自从安装了这个滴灌设施以后,我们的果树长势良好,不再担心干旱了。这粪水对我们做农业的人来说就是宝贝,它既增加我们农产品的质量,又能提升增产,节省了购买复合肥、氮肥这类投入品的开支。以后产业发展起来,我们将利用峡谷风光如画的李子基地,建设露营基地,发展避暑旅游。”何学德说。(姜继恒、李宇、李虹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