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做优营商环境 擦亮“贵人服务”品牌

6月13日,笔者在乌当区政务服务大厅法人综合服务区A区3号窗口见到工作人员赵媛媛时,她正在耐心地为申请人办理企业相关业务。
作为乌当区政务服务大厅的一员,赵媛媛平均每天办理20余件与企业相关的业务。
为方便企业办事,2021年,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根据省市“一窗通办‘2+2’”改革工作试点要求,在大厅里设置法人综合服务区。法人综合服务区设置以来,企业办事效率极大提升,体验感也越来越好。
法人综合服务区的设置是乌当区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乌当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深化简政放权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全力擦亮“贵人服务”品牌,推动政务服务便民化水平持续提升,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企业之家”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法律服务、金融服务、企业定制服务、商务洽谈服务、帮办代办导办服务……6月13日,在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之家”,工作人员徐丽娟为笔者介绍了“企业之家”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
为方便企业办事,2023年,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经营链条、全生产要素”,创新打造了集“企业商务服务”“企业诉求接处”“惠企政策兑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涉企服务平台“企业之家”,探索商务洽谈、金融咨询、法律咨询、诉求接处、企业定制、人才服务、精准扶持等“N”项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能力水平,突破涉企痛点、难点、堵点。
“在打造‘企业之家’的过程中,我们突出‘家’的服务理念,按照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总要求,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资源富集、直面企业群众,贵州政务服务网一网覆盖、协同联动的优势,从需求侧着手,整合联动涉企服务机构资源,建立多元化服务机制,创新性提出‘办事员、联动员、销售员、信息员、保障员’的‘五员’服务模式,推动涉企服务资源更集中、渠道更顺畅、服务更高效。”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陈翀说。
据了解,“企业之家”专区配备政务查询一体机、自助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设置企业服务专员专业、精准、“一对一”开展“企业定制”集成化服务,按需分派转办企业工单,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企有所需,我有所为;企有所困,我有所帮;企有所惑,我有所释”,助力乌当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打破线上线下壁垒,深度融合政务服务资源,今年4月份,乌当区“企业之家”以“数智赋能、高效办成”为导向,创新推出“乌忧办・企航码”数字门牌,通过数字化手段串联企业诉求响应、政策推送、审批服务全链条,构建企业服务“星链网”,拓展服务维度,让辖区企业实现“码上享服务、营商更无忧”。
“‘乌忧办・企航码’数字门牌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打造‘码上知、码上办、码上帮、码上有’四大功能,形成扫码即办、触手可及的服务矩阵。”陈翀表示,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积极联动多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移动服务队”,深入产业园区、商业街等地推广“乌忧办・企航码”数字门牌,通过“线上扫码+线下走访”的立体化服务模式,全面摸排企业需求,实现服务精准触达。
截至目前,乌当区“企业之家”开展各类涉企服务共390余次,涵盖企业定制、事务协调、债务纠纷类、批前指导、业务咨询等服务,累计发放“乌忧办・企航码”数字门牌50余块,走访企业50余家。
提供“旅居一件事”联办服务 助力辖区旅居产业发展
乌当区位于北纬26度,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59.73%,年平均温度14.6℃,夏季平均气温23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每年酷暑时节,会有大量重庆、武汉、长沙等地的游客前来避暑旅居,大部分都是居住一个月以上。
为助力乌当区避暑旅居产业发展,今年3月份,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旅居联办直通车”专项服务活动,为开民宿、农家乐等的村民提供“旅居一件事”联办服务。
在“旅居联办直通车”专项服务活动中,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8个高频事项的“旅居一件事”集中联办服务,切实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助力当地旅居产业发展。
“‘旅居联办直通车’专项服务活动开展前期,我们联动相关部门深入乡镇开展实地调研,梳理‘旅居一件事’办理过程中的难点与堵点,发起部门痛点会诊,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陈翀说。
具体实践中,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依托区、乡(镇)、村三级帮办代办队伍,广泛收集村民办理意愿,通过“云坐席”、微信、视频等方式,远程指导乡(镇)、村全程代理员辅助村民准备好前期相关材料,实现跑动成本归零,避免材料回炉。
服务现场综合窗口人员通过信息共享、材料互认、容缺审批等方式,实现8个高频事项仅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同步受理、并联审批”。跑动次数从8次压缩到1次,压缩比达88%;申请材料由26份减少至14份,压缩比达46%,办理时限由原来21个工作日减少到13个工作日,压缩比达38%。
“截至目前,中心已为羊昌镇、水田镇、百宜镇140余户开办民宿、农家乐等的村民提供服务,切实推动‘一件事’向基层延伸。”陈翀说,下一步,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将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清单,扩大服务范围,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与效能,结合基层实践创新,持续开展“旅居联办直通车”专项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乌当避暑旅居产业发展。
创新“政务+”模式 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4月28日,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在东风镇龙井村集市开展第四期“政务服务进集市”活动,通过“摆摊设点+流动服务”形式实现政策面对面咨询,业务零距离办理。
活动当天,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解答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事项解答、帮办服务等服务。
“政务服务进集市”是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政务+”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立足群众实际需求,拓展服务空间、时间、内容、形式及维度,通过将咨询服务前置、服务事项前移的方式,创新推出“政务+集市、政务+银行、政务+物业、政务+商圈”等服务模式,激发政务服务新动能,实现“走出大厅送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实在、更便利的便民体验。
在“政务+集市”方面,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拓展服务空间、时间、内容、形式及维度,将政务服务延伸至集市,采用“展板展示+现场讲解+答疑交流”等形式,为企业群众提供办理及咨询服务。
在“政务+银行”方面,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合作共享模式,通过创建“政银合作”便民服务点,构建“十五分钟政务服务圈”,为企业群众提供涵盖自主创业补贴申请、社会保险费缴纳等88个政务服务事项,利用邮政速递优化流程,确保办理高效、结果便捷领取,显著提升民众办事体验及政务服务效率。
在“政务+物业”方面,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以咨询服务前置、事项前移为抓手,打造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
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的“政务+”模式,将政务服务融入银行、物业、集市等生活场景,实现政务服务触手可及,不仅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也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的覆盖面和知晓率,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企业群众需求。
“政务服务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陈翀说,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将持续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对接,坚持以“用户思维”推进改革,用“绣花功夫”优化服务细节,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积极构建“全域覆盖、全链协同、全时响应”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搭建起“无忧营商”的坚实桥梁,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这片沃土上轻装上阵、逐梦前行。(乌当区人民政府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