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乌当区:以学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年06月24日14:16 |
小字号

在乌当区下坝镇岩山村,一条水渠蜿蜒山间,村民王章良正与村干部一同清理沟渠。“以前是站着看,现在是跟着干。清理了水渠,灌溉用水方便多了!”王章良的感慨,道出了岩山村基层治理的新气象。这一变化,正是乌当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作风转变的生动实践。

学查改一体推进 破解发展难题

乌当区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学理论、查问题、改作风”一体推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抓实干。

岩山村党支部在学习教育中查摆出“发展思路窄、党员带动力不足”等问题。“因为本身就是‘开门就见山’的一个山区,如何突破这个困境?大家通过商量,决定利用村里的优势,引进贵州健兴药业,以‘粮食+中药材’试验种植了100多亩。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60万元。”岩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光辉说,学习教育让小山村打破“等靠要”思想,把山高坡陡的劣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

羊昌镇平坝村则通过“党性体检”清单,推动党员干部主动作为。“自开展学习教育以来,我们围绕学查改一体推进,‘两个清单’查摆问题。在旅居产业方面,我们发动村民改造闲置房屋,今年以来,新增客房400余间800余张床(位)。”羊昌镇平坝村党支部书记刘丽介,针对避暑旅居产业服务短板,村党支部组织党员赴重庆、湖南等地“地推”揽客,目前全村避暑旅居订房率达70%。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为破解基层治理“干部干、群众看”难题,乌当区创新机制激发群众参与。下坝镇岩山村积极探索“村规民约+积分制+代金券”的基层治理新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将乡风文明、农村“五治”、森林防火等内容纳入其中,并结合“积分制”细化奖惩措施,依托“红黑榜”管理,有效强化村民“主人翁”意识。同时,创新“积分制+代金券”的积分兑换形式,村民可凭代金券在下坝镇超市购买所需商品,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

“现在村里的公益事业谁家不上心,乡亲们都会提醒‘别拖后腿’!”村民周忠奎说。

党建引领聚合力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乌当区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赋能产业链,探索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下坝镇为例,镇联村公司联合农户成立蛋鸡养殖厂,年收入达750万元;谷金村发展黑水虻生态循环项目,年产值300万元;谷坝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400亩,开展制种玉米种植项目,实现纯收入60万元;岩山村“粮药轮作”模式让村民既收租金又挣薪金……

学习教育成效最终体现在为民服务上。作为基层党组织,平坝村组建党员先锋队,解决游客急难愁盼问题12件;岩山村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沟渠保障农耕;羊昌镇发动村民改造庭院提升旅居环境……“干部作风实了,群众心气顺了,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乌当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王佳丽说。

如今,乌当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正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一幅“党群同心、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刘琳、牛宁)

(责编:李丽萍、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