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黔灵山公园消费场景创新观察

从“单一门票”到“多元创收”的转型之路

2025年06月20日16:49 |
小字号

作为来黔游客打卡点首选和市民休闲胜地的黔灵山公园,自去年初实行免门票以来,客流量同比增长了15%,2024年入园游客超1200万人次。

凭借流量的东风,公园积极探索消费场景创新与游客体验升级的转型之路,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样的游玩体验,实现“圈粉”又增收。

选购文创产品的游客.

选购文创产品的游客。

从“门票依赖”到“场景更新”——消费业态的破局与重构

初夏的黔灵山公园,阳光透过梧桐树洒在黔灵湖上,咖啡机与研磨机的声响交织,黔灵湖灌木咖啡店内,姚苏志店长一边打包饮品一边介绍:“开业以来,很多年轻人通过社交软件被景色吸引,专门来拍照打卡,周末日均客流量超300人次,门店日营业额高峰期可超10,000元。”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客们悠闲地划船纳凉,拍照留念。“我们对游船进行了改造升级,从脚踏变为电动,对外观进行了美化,提升了颜值和安全性。随着避暑季的到来,我们更是在网络平台推出了游船优惠套餐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黔灵湖游船项目负责人张健明说。

游客打卡黔灵山公园。

游客打卡黔灵山公园。

“我在网上看到的推荐,这里免门票,可以赏美景,吃美食,拍美照,这次贵阳之旅就选择了这里,果然不虚此行。”游客周女士说道。

游客好评,商家点赞的背后,离不开黔灵山公园在经营模式上的积极探索。自去年公园免票以来,公园经营权被划至区属文旅公司,企业遵循资产市场化逻辑对外重新招商,引入优质运营企业,以往门票收入占公园总收入80%的“门票依赖”得以重构,公园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收方式更加多元。

贵阳云岩源晟实业运营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园商业面积扩容至1.02万平方米,商户数量从29家增至35家,业态增至62个。公园内已招商的经营性资产及项目运营收入每年超过1300万元。

今年3月中旬,黔灵湖片区陈旧资产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改造释放低效空间4100平方米,改造临湖慢行步道1公里,并增设公共活动空间及音乐码头,实现了片区功能与风貌的双重提升,成为新的城市窗口。

从“单一观光”到“沉浸体验”——游客需求的深度满足

索道站房外,游客张先生一家正排队乘坐缆车。夜幕下,霓虹灯勾勒出山体轮廓,游客可在此俯瞰贵阳夜景。“索道票往返30元,观景视觉效果超级棒,也方便不想爬山的人群,娃娃就喜欢坐这个。”张先生说。据运营方数据统计,改造后的索道客流量增长了10%。

在公园一心不二文创店内,游客小林正对着“小老费玩偶”拍照发朋友圈:“这个玩偶88元一个,来了几次今天看到有现货就赶紧入手了。”工作人员透露,这款玩偶自5月15日上架以来,已销售超1000个,成为年轻人新晋“社交货币”。

游客正在黔灵山公园内游玩。

游客正在黔灵山公园内游玩。

另一家文创店黔茶官老板蒋先生也表示,店里推出的大圣手工猕猴也广受大众喜爱,基本都是刚到店就被年轻人抢购一空,线上渠道更是上线即售罄。目前店内开发的几十种文创产品,日销售量在200件以上。

“以前来黔灵山就是爬爬山、看看猴,现在能玩一整天!”游客刘女士展示手机里的行程安排:早上看动物园,下午逛文创店拍艺术照、划划船,晚上到周边夜市吃吃喝喝。她算了一笔账:“免票后人均消费反而涨了,游船、咖啡、文创、旅拍,业态的丰富让我花费多了,但体验感也更好了。”

今年以来,黔灵山公园持续上新,集结了游船、茶饮、非遗小吃、文创、旅拍等多种业态,节假日适时推出各类应景新玩法,为游客提供多样的游玩体验和消费场景。

从“门票依赖”到“沉浸体验”,黔灵山公园的转型之路已初见成效。正如游客李女士所言:“免票后,黔灵山从‘城市绿肺’变成了‘文旅会客厅’,既有绿水青山,也有金山银山。”(文/图 田野)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