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新”视界丨“无人机+”深度融合!贵阳高新区企业以低空遥感网构建“空天地”感知生态

在不久前召开的“新质领航·空天赋能”2025年贵州产业融合发展云平台应用推广培训交流会上,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北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空间)围绕无人机遥感网技术体系及应用案例,现场进行了低空无人机遥感网体系实景展演。
无人机遥感网是遥感、地理信息、物联网、AI、大数据与无人机的创新融合,是数字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无人机智能基站为载体,以低空地理智能算法为核心,集成多型号无人机、多功能传感器和机载AI计算模块,构建空地协同的组网模式,可面向农林环保、国土资源、能源化工等诸多领域开展对地观测获取遥感信息,实现对高精度、高频次、全自动和立体化监测,与卫星遥感网、地面传感网共同构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感知体系。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集群发展,那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北斗空间已在北斗物联和地理空间智能上深耕多年,而低空无人机遥感网恰是‘无人机+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创新,能极大地促进多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我们以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能基站为载体,以地理空间智能技术为核心,集成多功能传感器和机载AI边缘计算模块,构建了一个全空间GIS框架下空地一体、云边协同的跨行业解决方案。”北斗空间董事长崔亮表示,目前北斗空间在无人机遥感网已建立起基于“一平台、一底座、一张网”为核心的技术架构。
“在无人机应用最为频繁的巡检、测绘等领域,低空无人机遥感网应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能源巡检领域为例,低空遥感网借助无人机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从而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显著降低巡检成本与风险。”崔亮表示,北斗物联与低空遥感网的深度融合,能为能源、安防、生态等多个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支持。
前期,北斗空间已为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科拉水光互补电站项目打造了绿色能源工程项目空天地全周期一体化服务平台。平台采用天空地一体化融合技术,将卫星综合应用、无人机技术及对地观测和地面物联感知融为一体,构建统一的大数据资源体系,实现了全站信息数字化,有效减轻了该项目高海拔光伏电站的运维压力,减少了安全风险。
“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向奔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的每一次迭代都在回应时代的提问。在‘低空经济’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北斗空间将持续以北斗物联为支点,让无人机遥感网持续深度融入农业、能源、城市安全等领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感知生态,为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崔亮说。(王轩禹)
来源:贵阳市高新区官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