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织金县猫场镇:文明春风拂乡野乡村振兴入画来

2025年05月27日17:16 |
小字号

春风掠过黔西北的褶皱群山,在刚刚表彰的第七届全国文明镇——贵州省织金县猫场镇的皂角林间蜿蜒成歌。40000多亩皂角林翻涌的绿浪里,藏着产业兴旺的密码,也浸润着乡风文明的温度。

产业赋能,厚植文明沃土

晨雾未散,种植大户谢伟已经带着工人在皂角林间忙着套种魔芋、为黄精除草。湿润的土地刚被犁出沟垄,拇指大小的种芋挨个埋进土窝,隔壁垄上几个工人正俯身给黄精除草,一抓一薅间杂草纷纷落地。“皂角刺论斤卖,皂角籽加工成精米,林下套种作物还能再添两笔收成。”谢伟轻拍树干说道,去年皂角和林下种植总收入200多万元,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

这片“绿色银行”的财富密码,写在猫场镇四十余年的时光里。

猫场镇皂角树。刘荣江摄

猫场镇皂角树。刘荣江摄

从20世纪80年代起,猫场镇就开始加工皂角籽,从个体经营逐步壮大为产业集群,如今,这里供应着全国90%以上的皂角米,年加工皂角精2800余吨,年销售额达1.2亿元。2018年,织金皂角精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猫场镇也被称为“皂角小镇”。

在皂角精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手法娴熟地剥着皂角籽,烘干设备有序运作,热气弥漫。依托产业园建设,织金县以政策扶持等方式吸引7家精加工企业与20多家物流企业入驻,开发的皂角米养颜产品等远销东南亚,每年带动当地4500户、20000余人灵活就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

文化聚能,点燃群众激情

在传统节日里,流淌着另一种文明脉络。猫场镇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春节送春联传递新春祝福;端午粽叶翻飞裹民俗;中秋歌舞凝聚团圆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厚植精神文明土壤,让节庆元素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载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_织金县猫场镇举行“振兴杯”篮球赛活动图片。

_织金县猫场镇举行“振兴杯”篮球赛活动图片。

文化传承为文明筑基,融合创新则为发展赋能。立足深厚底蕴,猫场镇巧借国家5A级景区——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等资源,将游击队旧址、谢家碉楼等历史遗址连点成线,融入苗族跳花坡、足球赛等特色活动,打造“文体+旅游”新名片,实现文化、体育与旅游同频共振、遍地开花。

“加油!”“好球!”4月的猫场镇高克村,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猫场镇第一届“振兴杯”乡镇篮球赛在这里激情上演。来自全县各乡镇街道的15支队伍展开为期5天的篮球角逐。赛场上球员们奋力拼搏,场边观众热情高涨,热闹氛围彰显乡风文明向心力。

治理增能,构筑和美家园

猫场镇新大街的排水管道改造现场,挖掘机的轰鸣声里裹着老街坊的笑语。

以往雨季,受地势低洼与排水系统老化影响,这部分路段常出现大面积积水,道路湿滑难行,一些沿街商铺还会遭遇雨水漫灌,给居民生活和商户经营带来不少困扰。居民刘延虎感慨:“多亏了村民议事会,及时为我们解决难题!”

织金县猫场航拍图。猫场镇政府办提供

织金县猫场航拍图。猫场镇政府办提供

刘延虎口中所说的“村民议事会”,就是猫场镇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它搭建起沟通桥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并迅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行动,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如今,村民议事会上掰开揉碎讨论的“烦心事”化作民生实景:1700盏路灯照亮夜路,153个垃圾箱整齐排列,1个污水处理池运转有序,彩绘墙上的家风家训墨香四溢。垃圾分类车响着音乐穿巷而过,滨河步道、荷塘景观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描绘了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新画卷。(刘荣江)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