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税惠赋能牛产业 乡村振兴有“犇”头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镇宁县米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牛舍里,牛群已开始悠闲进食,时不时发出一阵中气十足的哞叫。公司总经理尚爱芳看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介绍:“我们公司一直以高品质的牛肉而闻名,近几年发展得尤其好,在2023年养殖肉牛存栏量就达到了3600头,年产值1亿元!”
支撑米博农业迅速发展的,除了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方式,还有税务部门无微不至关怀与守护。为更好助力涉农企业发展,镇宁县税务局组建了“‘税’悦相伴”涉农税惠小队,精准筛选涉农企业名单,把减税降费的“大篷车”开到企业家门口,逐项解读推动涉农产业发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实现宣传辅导“入户上门”。
“因业务需要,公司需开具200万元发票,税务机关及时处理了我们提出的发票额度调整申请,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办税效率。”尚爱芳说。为尽量核实受理该公司发票提额申请,税务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合同签订、发票使用等开展实地核查全面了解企业资金流向、销售渠道、农产品加工方式等情况,并辅导纳税人正确开具发票、准确使用发票,应享尽享税费政策,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涉税难题。
不仅仅是镇宁,在安顺,随处可见适宜牧草生长和肉牛养殖的“宝地”。紧扣牛产业“首位战略”,安顺市税务部门以政策赋能、服务增效为抓手,助力安顺将牛产业打造成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居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去年我就用税收减免省下来的钱买了好几头母牛,今年又有12万元的优惠税款!”关岭县养殖大户王长良看着手机上的税收优惠表示,“搞养殖最关键的就是资金,有‘真金白银’的税惠红利支持,我就能把牛舍扩建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今年存栏量预计能突破300头。”
对于雷贵平来说,选择开办养殖场,不仅是看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关岭牛”的发展前景,更是因为当地税务部门“春风”般的服务,让他免去了后顾之忧,添足了干劲与信心。
在关岭,税务部门把服务触角向乡村延伸,利用“线下走访+线上辅导”的方式持续为“关岭牛”养殖蓬勃发展注入“税”动力,一方面深入“关岭牛”养殖场开展税收政策宣传,将涉农税收优惠政策送到农户手中;另一方面依托“税诊直联”服务平台,安排服务“管家”对接了解养殖户、养殖企业经营压力和实际需求,为全县180余家“关岭牛”养殖企业建立“一企一策”成长档案。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关岭县税务局累计落实“关岭牛”养殖户增值税减免超200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超90万元。
“养殖场成立之初,我对税收政策一知半解,发票开具、纳税申报这些都不太懂,还好税管员及时上门解读税收政策,我才安下心来。”王长良说,从增值税减免到个人所得税优惠,从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到养殖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税务干部都细致认真的解答,“现在‘关岭牛’的发展机遇这么好,国家税惠鼓励政策很足,我也要继续加油,借助牛产业过上好日子!”
借力税惠春风,下一步,安顺市税务部门将以税惠农,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精准落实税惠政策,用更暖心的服务,让企业更安心的发展,助力“牛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金招牌”。(齐敏、董立涛、刘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