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罗甸:市井烟火映湖城 精管善治润民生

五月的夜晚,霓虹便点亮湖城街巷。白日里安静的明强路,瞬间变身烟火缭绕的市井乐园,这里的美食不仅吸引着本地居民,也让全国各地的游客沉醉其中。炒饭摊前,摊主娴熟地挥动锅铲,米饭在锅中欢快地翻腾;烤肉摊边,炭火熊熊,鲜嫩的肉片在铁网上滋滋作响,浓郁香气弥漫四周。人们悠然穿梭在夜市小吃摊间,寻觅着心仪美食,各处小吃摊顾客络绎不绝,叮当作响的锅铲声、扫码支付的提示音与人群的欢笑声交织,奏响一曲活力四射的市井乐章。
城市管理服务驿站。
既维护城市“面子”的整洁规范,又保留市井“里子”的生机活力,使规范管理与人文温度形成共振,让城市烟火气在有序中自然升腾,成为体现城市文化特质、激活消费动能的重要载体。如何做到精管善治让“面子”和“里子”相得益彰成为罗甸城市管理部门的必答题。
靶向治理解困境 精准赋能开新局
“以前推着三轮车到处卖,生意好不好全凭运气,心里没一点底。现在政府设置安排了潮汐摊位,每天固定在这里卖,不用推来推去,客源稳定了,收入也有了保障,心里踏实多了。”欣隆钰府临时潮汐摊位摊主罗女士满脸笑意,言语间满是欣慰与感激。
城市管理,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系着城市秩序。罗甸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将“把城市当景区来打造”融入社会基层治理,全力在民生温度与秩序尺度间找寻最佳契合点。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潮汐摊位”开展巡查。
针对流动摊贩“经营难”与城市管理“规范难”的双重矛盾,秉持“疏堵结合、便民利民、规范管理”原则,组织人员对城区人流量、周边居民需求、交通状况等开展详细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精准把握民生需求。运用调研结果,巧妙盘活城区闲置地块和边角空间,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潮汐摊位”,分别在居民区周边设置应季水果临时专营点,不仅满足居民日常采购需求,也方便外地游客采购当地应季水果;在商业圈外围设置集美食、儿童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夜市聚集区,为城市夜晚增添活力,丰富夜游湖城旅游经济业态;在人流量密集的主次干道周边设置夜市饮食摊经营点;在校园周边200米以外设置临时销售点,满足学生上下学时段的消费需求。有效引导流动摊贩“退路入点”,在规定时间和指定地点规范经营。
目前,罗甸县城区共设置14处“潮汐摊位”,其中包括2处应季水果临时专营点、1处儿童娱乐休闲经营点、5处夜市饮食摊经营点和6处校园周边临时销售点,已免费安置400余个流动摊贩摊位,直接带动800余人实现灵活就业。这一“退路入点”的治理举措,推动流动摊贩从“无序游击”经营模式向“规范经营”模式转型升级。
柔性执法显温度 暖心服务促发展
“我们店铺空间小,只能摆几桌,客人多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生意都受影响了。现在有定时临时占道外摆经营政策,太贴心了!我们在店门口又增设了15张桌子,再也不用担心客人没地方坐,生意好了,心里也暖乎乎的。”安邦华城夜市烧烤店经营户王先生对这一人性化举措“点赞”。
服务驿站工作人员接待群众。
城市,不仅要整洁美观,更应充满温情与活力。罗甸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推出“柔性执法+暖心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为地摊经济发展注入人文关怀。
在制度建设方面,秉持“设限而不设障”的管理原则,制定《夜市摊点规范经营主体承诺书》,明确“四不”经营原则:不占压盲道、不噪音扰民、不阻碍交通、不破坏环境,允许夜市饮食门店、摊点夏季18:30至凌晨1:00,冬季19:30至凌晨1:00期间依规外摆经营;允许夜市儿童休闲娱乐摊点在18:30至22:00定点经营,对经营时段、摊位设置、环境卫生标准等作出细致规范,并与商户逐一签订《夜市摊点规范经营主体承诺书》。同时,推行“首违免罚”的包容机制,对首次违规且情节轻微的经营户,以批评教育、现场提醒整改为主,让执法既有法度威严,又饱含温暖情怀,真正实现“法情融合”。今年以来,签订夜市摊点规范经营主体承诺书180余份,累计批评教育、提醒整改200余人次,实现城市管理与民生保障双赢,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经营环境。
在服务保障方面,全力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服务网络。线上,收集200余名夜市经营户信息,建立2个夜市经营户微信交流群,工作人员随时在线解答咨询、处理问题建议,实现服务“零距离”,线下,将办公桌搬到街面上,在明珠广场、玉湖大桥、解放西路等重点区域设立3个城市管理服务驿站,不仅配备休息座椅、空调、饮用水、充电设备,还贴心准备有窗口贴、藿香正气水等应急药品,驿站集“普法、宣传、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安排专人负责提供政策咨询、疑难解答等便民服务,直面群众、倾听诉求、收集建议,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答与处置,切实推动“执法阵地前移”“便民服务下沉”,让管理服务触手可及。今年以来,累计为经营户和群众提供便民服务50余人次。
精细管理固根基 多元共治谱新篇
“我们经营户都自觉配合管理,尽量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现在经营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很融洽,大家相互照顾,在这里做生意很舒心。”安邦华城夜市烧烤经营户秦先生由衷感慨,言语中满是对良好经营环境的认可与珍惜。
烟火气的长久绽放,离不开精细化管理的呵护。罗甸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精管善治”的绣花功夫,推动地摊经济从“流动游击”迈向“共治共享”,实现市容市貌与民生福祉双赢。
欣隆钰府“潮汐摊位”临时售卖点。
在日常管理中,坚持“点上有人在,遇事有人管”工作原则,构建“定人、定岗、定责、定点、定路线”的“五定”精细化管理体系,每天分早(6:00-8:30)、中(12:00-14:30)、晚(18:00-凌晨3:00)错时、延时加大对应季水果临时售卖点、潮汐摊位、夜市摊点等重点区域的巡查管控力度,督促摊主规范铺设防油污地胶,保持地面干净整洁,落实“摊撤地净”,从源头上杜绝乱堆乱放、噪音扰民等问题。今年以来,累计清理乱堆乱放100余起,规范铺设防油污地胶40余起,制止噪声扰民80余起。
同时,坚持以群众诉求为工作“风向标”。针对群众反映的夜市摊噪声扰民问题,建立“走访回访”工作机制,实时入户走访回访夜市经营区周边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悉心听取意见建议,精准查找管理痛点,举一反三开展夜市摊专项治理行动,以一类问题带动一片区域治理,从源头上管控噪声扰民,真正实现“放得开”与“管得好”的有机统一,推动管理模式从“被动整治”向“共治共享”转变。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20余户。累计整改夜市摊噪声扰民问题50余起,通过多元参与,让城市管理更加贴合群众需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罗甸,地摊经济繁荣有序,文明经营蔚然成风。一个个小小的摊位,不仅成为稳就业、促消费的重要阵地,更成为传递城市温度、彰显智慧治理的闪亮窗口,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城市管理征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罗甸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以创新为笔、服务为墨,持续深化“城市即景区”理念,全力为打造康养休闲城市发展保驾护航,让“小地摊”持续释放“大民生”的温暖力量,将罗甸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康养旅居之城。(图/文岑昌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