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数据研究生教育基地“才聚筑城 智汇高新”第二届科研创新实践项目展示大赛举行

4月25日,贵阳高新区人才日系列活动之一,贵州大数据研究生教育基地“才聚筑城 智汇高新”第二届科研创新实践项目展示大赛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以及学生,企业导师代表等30余人参加。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实施“两主一特一软”重要战略布局,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打造了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和上海交大-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基地。基地运营以来,累计培养全日制大数据专业工程硕士231名,邀请高校导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交流230余人次,累计推动产学研融合项目276个。
此次大赛举办,既是同学们展现科研能力的竞技场,也是检验创新成果的试金石。来自清华大学宋泽林同学作项目汇报,FAST设备系统复杂,反射面积巨大,传统人工检测方法已无法适用,项目旨在解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故障检测难题。上海交通大学贠上卜同学作“面向垂直领域的半结构化表格的智能问答”项目汇报,项目旨在通过学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基于特定领域知识中的半结构化表格信息以及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构建一个智能问答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将专注于企业文档中的半结构化表格信息,为用户提供问题的答案。两位同学汇报项目获得科研创新实践奖一等奖。另有三位同学研究项目获得二等奖,五位同学获得三等奖。所有获奖同学同时也获得优秀科研汇报奖。
现场企业导师点评认为,参赛项目聚焦企业实际问题,数据痛点,在技术创新、实际应用等方面均有亮点、创意,部分项目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基地企业、高校联合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企业科技研发,并有利于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现场点评表示,大赛中这些标杆项目的背后是“双导师制”的深度赋能,高校老师与企业导师“跨界战队”,让学术前沿与产业一线实现“零时差对接”。参赛项目聚焦人工智能、工业智能、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既体现了学术深度,又彰显了应用价值。“未来,服务‘数字中国’战略建设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待联培基地继续做校企协同的‘探路者’、数字红利的‘播种者’、东西协作的‘连心桥’,让更多人才‘聚在贵阳、智汇高新、服务中国’!”他说道。
接下来,贵阳高新区将奋力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新机、开新局,持续深化与高校、企业三方联动,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搭建更多实战平台,助力人才智慧火花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力量。(李雯文)
来源:贵阳市高新区官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