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江界河镇:茯苓基地采收忙 林间种出“金元宝”

日前,瓮安县江界河镇龙塘村茯苓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手拿锄头分散在林间,小心翼翼地从林地里采挖茯苓。这些茯苓表皮呈棕褐色、外形圆润饱满,犹如一个个“土疙瘩”,但在村民们眼中却是“金元宝”。
鲜茯苓犹如一个个“土疙瘩”。
龙塘村村民吴荣忠边忙碌边介绍:“老板前年开始种茯苓,我就一直跟着做,从削树桩到种菌包都学会了,每天工资120元-200元。现在自己也种了一些,收入还可以。”
基地负责人陈小进介绍,2023-2024年累计发放工资约23万元,目前固定工人15名,流动工人50余名。
村民分散在林间挖掘茯苓。
为了在家乡种植茯苓,2022-2024年期间,陈小进先后到湖南、安徽等地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基地种植规模从2023年的300亩扩至现在的2000多亩,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20万斤。
此外,基地今年还新增了茯苓加工设备。现在,采收后的茯苓直接运往加工车间,经过蒸制、削皮、切块、烘干等工序后,将鲜茯苓加工成色泽洁白、质地坚实的成品。“加工后的茯苓附加值显著提升,比直接售卖鲜茯苓增收30%左右,今年总收入预计达100万元。”陈小进说。
成品茯苓色泽洁白、质地坚实。
据了解,茯苓作为中药材,药用价值高,在医药市场和保健品领域备受青睐。
江界河镇龙塘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机遇,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深挖林下中药材价值,把砍伐后剩下的松木桩作为培育基底和养分来种植茯苓,“变废为宝”发展林下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
采收后的鲜茯苓直接运往生产车间加工。
龙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全秀表示:“村里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通过盘活资产带动群众种植茯苓、淀粉薯等产业,有效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引进先进加工技术,拓展销售渠道,让农业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文/图 赵仁妃、王媛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