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井坝村:探索治理新路 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以前月月凑份子钱,现在手头宽裕多了!”站在自家干净整洁的小院里,二里镇井坝村村民余大姐笑着算起经济账,“省下的钱给娃买了学习资料,还能添置几件新衣裳。” 自今年2月井坝村推行移风易俗新举措以来,像余大姐这样感受到生活变化的村民不在少数。这场从“人情债”突围的乡村治理实践,正让习水县井坝村焕发出崭新的文明气象。
村民签订抵制滥办酒席承诺书。习水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井坝村村委会,墙上的《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篇》格外醒目。这可不是一纸空文,而是村民们自己“议”出来的规矩。“去年光‘升学宴’‘生日酒’就赶了10多场,钱包瘪得快,人也累得慌!”在村民大会上,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倒苦水。井坝村党支部书记周会顺势组织10余场群众会、院坝会,让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掰着指头讨论 “哪些酒席该办、礼金怎么管”。“嫁女娶媳妇是大事,该办!但娃娃过个三岁两岁也要摆酒,实在没必要!” 村民老吴的提议,得到了满堂喝彩。最终,乔迁、满月等6类违规酒席被列入“负面清单”,“只办红白事,不办其余事”的规定,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成了全村人共同遵守的铁律。
“签了字,就得说到做到!”村民老周把《抵制滥办酒席承诺书》端正地贴在堂屋墙上,“现在亲戚朋友想办‘无事酒’,我直接指着承诺书劝,大家也都理解。” 除了承诺书,每户还领到一本“礼金登记本”。村民余大姐翻开本子,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人情往来:“以前随礼全靠脑子记,有时候忘了还礼,容易闹矛盾。现在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账目明了,心里也踏实!
井坝村村民围坐参与移风易俗群众会。习水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成了移风易俗的“硬核”监督力量。45岁的党员万大哥是理事会成员,他拍着胸脯说:“谁家要办酒,我们提前上门‘过筛子’,超标摆席、低俗闹婚,坚决不行!”谈及激励机制,周会介绍:“我们设立了文明积分奖励,对年度模范遵守规定的家庭,每年奖励 50 文明积分;70岁及以上老人若不办‘满十’寿宴,一次性奖励 200 积分,这些积分能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这个机制就是要让守规矩的村民得实惠,引导大家主动参与移风易俗。”
数据最能说明变化,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井坝村仅办理婚丧酒席5场,同比减少约30%,每户人情支出明显降低。曾经因频繁随礼而愁眉苦脸的村民们,如今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的不再是哪家又办了酒席,而是如何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而村里的农家书屋成了新“打卡地”,放学的孩子在书架前翻阅书籍,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村规民约不是‘墙上画’,而是实实在在的好日子!”村民们的感慨,道出了对文明新风的真心拥护。
从“人情负担” 到“文明新风”,井坝村的实践证明,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创新治理方式,就能让移风易俗真正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张朋、谢永恒、袁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