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湖区:“绿叶”变“金叶” 茶香满山间

春风拂绿芽,茶香满山间。随着春意渐浓,云贵高原的云雾山间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黄金期。4月初,位于观山湖区朱昌镇的贵州柏春神鹊茶场正式启动采春季活动。千亩生态茶园内叠翠流金,茶农指尖翻飞采撷希望,游客漫步其间体验茶趣,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茶园风光尽收眼底。
采茶工熟练又快速地采摘新茶。
贵州柏春神鹊茶场,是观山湖区良好生态的有力证明。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神鹊白茶”“柏春毛尖”等优质茶叶品牌。近年来,观山湖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茶场千亩生态茶园,推动茶旅融合、农文互动,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采茶也成为茶场的一道风景。
游客用镜头记录茶场的采茶时光。
晨雾未散,茶农王常菊和她的几个同伴已穿梭在茶垄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春茶。“一大早就来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来打零工,挣些零花钱补贴家用。算算时间,已经有十多年了。”王常菊是高寨村村民的媳妇,家就住在茶场附近,她说:“20多天的采茶期,能挣3000多元,还方便照看家里的孩子。”
不仅如此,随着观山湖区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高寨村也搭上了发展的快车,短短几年间,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还有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农家乐,让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王常菊瞅准时机,在家中种起了草莓,供游客购买、体验采摘乐趣。“我们家种草莓有七八年了,每年除开成本,能挣3-4万元不等,现在的日子过得还不错,知足常乐,活得开心!”王常菊笑呵呵地说。
王常菊忙着采摘春茶。
采摘的春茶。
王常菊只是神鹊茶场周边众多受益村民的一个缩影。神鹊茶场开园至今已有20载,一直以来,茶场深耕“白茶、红茶”两大品类,全程禁用化学农药与合成肥料,依托生物防治和生态循环技术,牢牢守护着茶叶纯净的品质。同时,通过“企业+农户”模式,每年提供采茶工艺师等季节性岗位1000余个,实实在在地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今年的春茶采摘时间将一直持续到4月下旬。其间,茶场将为周边1000余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助力农户增收。”贵州神鹊茶场董事长龚芮接受采访时说。
工人熟练地制茶。
龚芮还透露,今年神鹊茶场将在品种研发、销售渠道拓展和新质生产力应用上持续发力。一方面,与省农科院茶科所合作打造产学研基地,深度研发贵州本土化茶树种苗,致力于攻克贵州茶鲜爽却不耐泡、有机工艺下产量低成本高的难题,打造属于贵州的特色茶叶品牌;同时与多家头部电商平台合作,针对轻办公场景,研发方便好用的产品。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深耕无人生态茶园、智慧茶园领域,并借助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的建设东风,推动茶旅融合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目前,茶场已经分别与贵州省农科院茶科所、贵州斯凯威科技有限公司(低空飞行示范基地)、贵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签约。
“我们不仅要种好茶,更要‘智’造好茶。”龚芮的话,道出了观山湖区茶产业的转型路径。近年来,观山湖区将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政策扶持、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与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建成全省首个数字化茶园管理系统,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并通过“茶+旅游”“茶+文化”“茶+电商”模式,打造了茶园观光、采茶体验、茶艺研学等新业态。
神鹊茶场展示茶旅融合低空经济的最新成果。
如今,神鹊茶场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还成了众多游客登高望远、休闲踏青的好去处。茶场里,三五成群的游客登上观景台,欣赏这满山的翠绿,眺望远方的湖光美景。游客张女士兴奋地说:“我特别喜欢茶,今天和朋友一起来徒步,不仅饱览了百花湖的绝美风光,还亲身体验了采茶、制茶的乐趣,深入了解了茶文化,收获满满。”
游客张女士在茶场体验采茶的乐趣。
山风掠过茶梢,将新茶的清香送往远方。这片浸润着科技与生态的绿叶,正以“一叶多能”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农户手中的“金票子”,是游客眼中的“诗与远方”,更是观山湖区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小茶叶能撬动大产业,绿叶子能变成‘金票子’。”观山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观山湖区将紧扣三个坚持,持续推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品质为本,守好“匠心传承”。严格把控种植、采摘、加工各环节标准,传承古法工艺,创新现代技术,让每一杯观山湖茶都成为品质的象征。二是坚持产业融合,激活“一叶多能”。继续支持茶场与文旅、康养、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集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综合体,让游客“因茶而来、因景而留、因文而恋”。三是坚持凝聚发展合力,共绘“富美画卷”。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和优秀人才投身茶产业,共同讲好“茶故事”、唱响“茶品牌”。(文/图 张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