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桥:三桥同框,见证贵州山区公路发展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丰乐镇丰乐河上矗立着三座不同时期修建的共青桥,它们拥有相同的名字,却有不同的类型,分别是石拱桥、轻型桁架拱桥、现代公路梁桥。三桥同框,一头连着过去的时光,一头系着未来的岁月,中间是时代发展的滚滚车轮。
桥下,有老翁在河边垂钓,桥上,有年轻小伙用车子拉着刚采摘的新鲜水果往县城赶……构成了一幅宁静惬意的画卷,也见证着贵州公路的发展。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与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南与凤冈县接壤,北与重庆市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属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貌复杂多变,地形较陡峭,最高海拔1743米,有溶蚀地貌区、溶蚀-侵蚀地貌区和侵蚀地貌区三大类。众多高山峡谷阻断了务川与外界的连通。
贵州省凤冈公路管理段管辖的原X350线(现S205线)是20世纪务川县通往凤冈县的唯一干道,对群众出行和地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国家强调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大力搞基础建设,由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所以修建的路都是简易公路,建造的桥大多就地取材修建成石拱桥。
大势所趋,第一座石拱桥便是共青桥。丰乐镇以山地为主,地形较复杂,老一辈的公路人用原始工具、肩挑背扛、一锄一镐,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第一座共青桥(石拱桥),使得务川与凤冈能够顺畅地往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60年代修建的简易公路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共青桥也因技术落后,承载力不足等原因而不能满足群众出行需要。20世纪90年代,连通边远山区的简易公路改造为等级公路(三级公路),公路改造的大环境下,在该桥旁新修建了一座轻型桁架拱桥,不仅解决了第一座共青桥所面临的问题,也缩短了公路里程,使行车变得更加舒畅、便捷,这便是第二座共青桥。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逐渐增加,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三级公路已无法达到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的期待值。为保障群众安全出行,遵义公路管理局积极向上申请资金用于共青桥改造。共青桥建设项目于2014年12月5日动工,2015年11月底完工,属2014年国家路网结构改造(危桥改造)项目,公路等级为二级。2016年5月10日通过交工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增设边坡防护及桥梁检查通道等原设计外的工程,使其具有更大的承载力和安全性,这便是第三座共青桥。
三桥同框。
历史的车轮碾过悠长岁月的车辙,留下时代的印记,三桥同框,让我们“桥”见了交通的发展,山区公路的变迁,三桥也承载着推动城乡发展进程的厚重脚步,见证着乡村振兴的华丽蝶变。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丰乐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打造特色水果采摘园,许多外地游客驱车而来。每年入冬,红彤彤的草莓成了冬日里的美好点缀。去年冬天,笔者走进该地的草莓采摘园,一股清香的草莓味扑面而来,不少游客正在享受“莓好时光”,体验田园乐趣,采摘园里呈现一派热闹的景象。采摘园旁,不同大小的草莓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整个货车,还配备了小喇叭,正准备运往凤冈县城出售。(贵州省公路局官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