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沿河:肉牛产业“养”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5年04月15日15:26 |
小字号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思渠镇瑞石坪村,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紧扣“强村富民”部署要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采用“圈养+散养”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肉牛产业,带动了更多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瑞石坪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

瑞石坪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

在瑞石坪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饲养员杨应华正抓紧加工当日饲草。他将饲草逐次投入自动拌料机,按比例掺入玉米面科学配比。15分钟后,草料与玉米面在拌料机的旋转下得到充分混合,随即被输送至自动撒料机中。装饲草完毕,杨应华熟练地驾驶着撒料机来到牛舍内,投喂112头西门塔尔肉牛。杨应华娴熟地操作设备,通过控制出料开关将饲草均匀地撒入食槽,严格控制好每头牛的日均饲喂量。

据介绍,2024年初,该村从内蒙古自治区引进这批西门塔尔肉牛,村委会聘请了杨应华专职饲养和照看。还邀请饲料厂营养师定期实地查看肉牛健康及生长情况,并调整肉牛饲喂饲料。

饲养员驾驶着撒料机投喂西门塔尔肉牛。

饲养员驾驶着撒料机投喂西门塔尔肉牛。

“村里请我来给他们喂牛,一年工资六万块。”饲养员杨应华高兴地说。

瑞石坪村“集体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既发挥了规模效应,又激活了农户内生动力,是产业振兴的成功实践。

养殖园区内的西门塔尔肉牛。

养殖园区内的西门塔尔肉牛。

“牛场自投产以来,我们请了专业的畜牧兽医定期指导,预计8月份可出栏80头肉牛,可收入20万元左右。我们村有万亩草场,5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有11户,50头以下的养殖户有50户。接下来,将建设完成养殖规模300头的新牛场和600平方米的饲料加工厂房,逐步形成了散养+圈养的模式,旨在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瑞石坪村党支部书记田维轩说。(图/文 张晓)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