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香飘万里!普定:7万余亩春茶迎丰采

2025年04月14日17:31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进入采茶季以来,普定县7万亩茶园已全面开采,各茶企正紧锣密鼓炒制春茶,茶香浓郁,香飘万里,这不仅是春天的味道,更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海拔1280米的茶山上,朵贝长青茶业有限公司的500余亩梯田式茶园顺着山势曼延开来,嫩绿的新芽在晨光中泛着翡翠般的光泽。茶垄间,采茶工人们手指翻飞,欢声笑语与山风拂过茶梢的细微响动交织成一片,共同演绎了一曲春日采茶的生动乐章。

村民忙于采摘新茶。

村民忙于采摘新茶。

“我们每天采茶的工人在100人左右,在高产期需要近200名当地农民工才能完成每天茶叶的下树率。”朵贝长青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朱建国介绍,公司追求的是原生态的茶叶产品,不打任何农药、不施任何高效肥,在茶园管护中都施有机肥、农家肥,进一步地稳定茶叶的品质。

自2008年选择返乡投身茶产业以来,朱建国深耕茶产业近20年,充分利用朵贝村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出叶片肥厚、芽头饱满、富含氨基酸和茶多酚的朵贝茶,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100余亩拓展至如今的500余亩,对于茶产业的发展,他始终保持着做生态茶、品质茶的初心和追求。

称茶青。

称茶青。

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到采茶的时节,周边村子里不少赋闲在家的村民都会来基地采茶,加上茶园日常管理,每年都需要大量人手,这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2024年该公司共发放务工工资40余万元,真正实现助民增收。“我们在家里没事情做就来采茶叶,一天采下来有八九十元钱。”“我今天半天采的茶青卖了72元钱,收入还可以,以后还会继续来采茶。”当地采茶工人高兴地说。

该公司茶叶主要在省内销售,凭借线下成熟的销售网络,在各大茶叶市场和专卖店站稳了脚跟;部分商品借助电商平台,跨越千里,通过线上销售到省外市场。2024年,公司茶园大获丰收,炒制干茶6000余斤,总产值300余万元。

制茶。

制茶。

“我们的产品有一部分从网上发往外省,因为外省的客户对朵贝茶这个品牌认可。下一步就是继续保持茶叶的品质,逐渐把公司的品牌做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也是我们公司的宗旨。”朱建国说。

另一边,在穿洞街道久茗茶业的茶叶加工车间里,新鲜采摘的茶叶经过摊青后,正在进行炒制、烘干等工序,制茶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落,技术人员全神贯注地观察茶叶炒制状态,通过温度控制器精心调整着火候,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炒茶香味。

茶叶摊青。

茶叶摊青。

普定久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祥宁介绍:“久茗茶业是2016年通过普定县农业农村局招商进来的,在穿洞街道已经种植了2300亩的白茶。今年比其他茶场提前了一个星期左右开采。目前,已经生产干茶接近2000斤,客户对我们的品质也非常认可,价格都比往年提升了30%左右。”

来自浙江安吉的金岳忠是一名中级制茶师傅,有着丰富的制茶经验,来到久茗茶业后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制茶学员,不断传承的制茶技艺为该茶场的茶叶产品提供技术保障。“这一批学生非常优秀,培训之后,将有10个制茶师傅、摊青的有5个、提香的有5个,现在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团队。”金岳忠说。

制茶团队中有很多都是本地附近村寨的村民,学习制茶技艺后,从传统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的制茶师,每年采茶季可增收1万元左右。“久茗公司茶叶厂成立之后,我就在这里来学做茶叶,现在我成为一名制茶师,在这里做一季茶叶,收入1万块钱左右。”制茶师傅李翠妹说。

在普定落户发展近9年来,久茗茶业带动了周边多个自然小组村民的务工就业,每年付给农户土地租金近100万元,发放管护工资220万元左右,发放采茶工资300万元左右,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孔祥宁表示,下一步,将会以东西部协作作为契机,发展朵贝白茶的品牌,让客户把大部分的后端的利润留在当地,为普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据悉,普定县7万亩茶园的丰收,不仅为茶农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香飘万里的朵贝新茶,正如普定县一张亮丽的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观光。而茶产业的发展,正引领着乡村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目前我县茶叶的销售状况良好,所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绿茶主要是在本地市场销售,白茶主要销往浙江、江苏一带,线上绿茶有小部分的销售。”县农业农村局干部王俊说,下一步,县里面将从品牌推介、市场推广、茶叶管护等方面进行支持,加强朵贝茶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县茶产业的发展趋势。(文/图 张文霞)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