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贵阳高新区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密码

这个春天,在贵州科学城,一场场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的盛会即将开启:“才聚高新·筑梦未来”2025年春季人才招聘会、2025高新区赴外高端人才见面会、2025校企合作洽谈会……在这一个个高效的平台上,人才与企业交流对接、洽谈沟通,从一个个意向,到一个个成果,再到一个个产业,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同时,也让贵州科学城这座科创高地更有“磁吸力”,释放出更多发展新活力。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为全省人才特区,贵阳高新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定不移落实“人才兴市”战略,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生命周期服务,发力完善引才聚才工作体系,搭建以上率下、层层推动的党管人才工作链条。
筑巢引凤,搭建引才“梧桐树”
毕业于重庆大学的罗超,是高新区企业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位引进的博士。
“博士出站后留企工作,可认定副高级职称。此外,站内对博士后研究课题进行立项,享受专项科研资助经费,并选派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生产履约能力的导师为博士后科研及生产活动提供支持。”在贵州科学城举行的“才聚高新区 智汇科学城”博士(后)菁英人才供需见面会上,罗超分享说,正因为所在企业及相关部门对科研的尊重,自己的研究空间不断拓宽,已成功申请12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已经授权。
去年,依托全区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春、夏、秋、冬四季系列活动,高新区除举办博士(后)菁英人才供需见面会外,还设立了成都驻外引才工作站,通过线上直播为川渝高校学子送岗、送政策,开展“三大生态圈”优企名校行(川渝地区高校)引才活动,并联动大厂大企邀请在校大学生开展暑期开放周活动,不断把省外人才“回流回引”,前移引才端口,“花式”提升高校学子留企意愿。
在“金三银四、金九银十”的求职旺季,高新区还精心策划“人才月”系列活动,由区人才办带队组团赴省内外知名高校开展优企名校行引才活动,为企业招引人才“背书”。
因地制宜,厚植育才“营养土”
今年3月,高新区企业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喜讯传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布该公司获得了一项名为“一种同心绕组内槽大跨距的槽绝缘结构”的专利,标志着企业在电机制造领域的创新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为在电机产业生态圈“科研端”发力,林泉电机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共同组建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需求,重点对高速电机、高精度伺服驱动电机、中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等核心和共性技术进行研究,持续研发、吸收、孵化、集成本行业的最新技术,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孵化。
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是贵州航天林泉电机的成功“密码”。贵阳高新区建立全省首个创新培育模式的政产学研联培基地,基地入驻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强大的产学研团队,为企业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智力支撑。
通过基地连线搭桥,贵阳高新区联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电子系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材料学院近30名教授专家开展多场产学研“面对面”技术交流会,吸引辖区振华集团、云上贵州等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等100余人次参与。同时,来自基地的多名专家,深入企业共同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此外,高新区还充分发挥国家级贵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优势,依托园区内聚集的智联招聘、锐仕方达、中科航天人才、红海鸿易等全国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及关联机构,为区内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招聘、人才派遣、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才外包等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携手推动人力资源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双向奔赴”。
因才施策,绘好用才“百骏图”
围绕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高新区着力搭建了一批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聚集起精密微特电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锻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
为增加选才用才精准度,高新区整合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专家资源,采取师带徒、传帮带等方式,为航天林泉、黎阳航空等企业培育高技能人才。同时,健全项目信用记录、评级、容错机制,为科技人才项目经费使用“松绑放权”;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联动机制,实现招商、引智、研发协同并进;持续完善人才认定标准,将从业经历、研发成果等要素纳入。
此外,高新区还制定出台《贵阳国家高新区区管专家选拔管理办法(试行)》,鼓励专家为政企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服务;引导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积极建设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大力打造一批“政产学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探索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以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积分制,助推人才提升层次。
截至2024年,共推动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7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1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2亿元,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新增授权专利1356件。
因时制宜,做优留才新生态
让来者安居乐业、安心逐梦,考验着一个区域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是支撑这座“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动力源泉。
为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工作、生活环境,贵阳高新区规划建设5个人才小镇,并出台《人才小镇人才住房管理暂行办法》《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认定分类目录》等配套政策,构建集奖励、销售、租赁、补贴于一体的住房政策体系,将“教育+、产业+、科技+、环境+、城市+”等要素纳入人才小镇,加强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创新服务等综合配套。
同时,围绕人才、职工开展需求摸底,常态化入厂入企讲政策、送服务,谋划开展“人才兴市”政策宣讲、职工运动会、疗休养、青年交友联谊、暑期托管、职工技能竞赛等各类活动,建成职工(人才)共享健身俱乐部,协调人才子女入学和暑期托管,推荐企业人才获批“筑才卡”及省高层次人才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组织企业人才申报薪酬补贴、安家费等人才新政,让人才留得住、融得进、能发展。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如何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一道意义深远的“必答题”。贵阳高新区将持续以健全的“硬”机制支撑和健康的“软”生态保障,打造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持续加速人才聚集,为园区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杨 蕾)
来源:贵阳市高新区官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