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多彩农链智慧场景助推山地特色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贵州不断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黔货出山”,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更是畅销市场……工行贵州省分行借助数字金融的甘霖,谋划打造“多彩农链通”创新场景——平台集农产品采购、交易支付、贷款融资、农企数字化管理于一体,面向全省千余农企、千万农户构建起“农链生态圈”,为贵州发展现代化山地特色农业注入澎湃动能。
产业链智慧升级:“多彩农链通”打通农业“任督二脉”
在赤水河畔的竹料加工厂,一场“数字革命”正悄然发生。
“过去手工记账、纸质登记,一季竹子算错三回账,现在过个秤,钱就飞到手机里!”“嘀”的一声,当日收购价、农产品交易量、交易金额一目了然。赤水市的竹农老刘,指着“多彩农链通”系统连连赞叹,工行的“多彩农链通”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采收模式。
工行贵州省分行金融科技团队正在为农企讲解如何通过“一部手机”实现线上采收农产品。
在遵义赤水,某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竹”产业链龙头企业,不仅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还属于低碳环保绿色产业,更是连接上游竹农和下游造纸厂、经销商等普惠群体。但为保障生产所需,该企业每天需预拨百万资金分散到辖属百余个切片厂收购大量竹片,日终再扎账收回资金。不仅资金占用量大,且收购信息分散不及时,存在资金挪用、管理缺失等风险问题,亟需采购与结算统一的数字化运营平台。
工行贵州省分行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为涉农企业量身打造的多彩农链通系统,该平台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一个集称量、定级、计价、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收购系统,实现“即收即生成订单,即采即结算款项”,简化收购流程,提高农产品采销效率。于农户,农产品销售款实时到账,实时查询,保障资金安全,减少人为错误和纠纷;于企业,缓解资金占用压力,收支一表清,以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管理效能。当前,多彩农链通已在该公司成功试点,上线便带动其全采收链条的数字化管理以及运营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后续将陆续覆盖旗下近百个加工基地,预计服务20余万竹农、上下游60余家企业。
数字普惠触手可及:让农业“数据变现”成为可能
在贵州,还有很多这样的农业企业被同样的问题困扰,多数农业企业生产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仅有简单的财务管理系统作为运营支撑,且农户收购地点零散,涉农企业采收农产品原料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
贵州工行通过为涉农企业量身打造的多彩农链通系统,以“链主+金融”模式解决这一难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链主”,上接源头农户、下接供销商,以轻量化微信小程序端为入口,引入物联网技术,打通磅秤物联,叠加支付结算功能,实现“一部手机轻松完成农产品收购全流程”。
同时,平台前接各类农业用户,后接农产品交易流、信息流,不仅为农户和收购方提供了更透明、公正的交易环境,更逐渐积累了真实可信的农业产业数据资产,让农业“数据变现”成为可能。银行根据农户销售、企业收购的交易流水,打造专属融资产品,满足农产业全链条支付融资及风险控制需求,助力其再生产和发展,通过“链主+金融”模式,带动贵州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点拓面合作突破。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收购平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收购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纠纷,还能为农户和收购方提供更高效、公正的交易环境。
工行贵州省分行金融科技团队走访多个县乡农企讲解数字化运营及融资新思路。
丰富数字金融生态:绘就特色农业“新图景”
试点取得较好反响后,该行深入县域从核心产业开展需求摸排,在为期1周的集中推广阶段,便成功与省内三十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适逢春耕时节,该行加快对接上线,全省已有二十余家公司参与应用,大大减轻了农企农户间的农产品采收工作量和时间差。
物联交易、快速扫码、实时到账,在遵义赤水市山区的竹林里,竹资源的新产物们漂洋过海远销千里,农链通系统间跳跃的数字宛如跳动的音符响彻山谷;在安顺普定的茶园里,农户正举着手机二维码等着排队结算采收的茶叶,今天这一堆,又可以到账不少哩!铜仁的辣椒加工厂远近闻名,而十多年前从深圳电子潮返乡的老板正带着她的电商团队研究着这一智慧场景,找寻新商机,她说:“当时进入的第一个电商平台,就是工行手机银行融e行。数字金融不仅给我们资金,更教会我们用数据思维经营大山。”
根据行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日前,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涉农贷款规模及增量保持可比同业领先,并持续以金融科技赋能特色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与20余家农企完成多彩农链通示范性应用的合作试点,服务场景覆盖了全省茶叶、辣椒、土豆等十余个特色农业产业。从普惠金融的精准滴灌,到产业链的智慧重构;从科技赋能的“数字新农具”,到多方协同的生态共建,工商银行以数字金融为引擎,为贵州特色农业注入强劲动能。(文/图 郭流源远、杜袁弘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