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持续做好畜牧补栏增养 “畜”势勃发促增收

2024年,桐梓按照“上规模、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防风险”的总体思路,持续做好畜牧业补栏增养工作,积极落实畜牧补栏增养各项政策,推动全县畜牧养殖业“扩群增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日,笔者来到官仓镇马孔村,只见村民黄光伦正忙碌地穿梭于羊舍间,一只只小羊活力满满。“我这批羊总共有50多只,主要是土山羊、黔北麻羊、黑羊等。”黄光伦笑着介绍道。
2024年6月以前,黄光伦一直在外务工。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他返乡投身养殖行业,目前,他的养殖棚里已有80余只羊。
产业发展不仅让黄光伦这样的返乡人员看到希望,也为官仓镇马孔村脱贫户曹天霞一家带来了稳定收入,她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我现在一共有60多只羊。养羊还是很不错的,2024年政府补助了11000元,现在一年能卖10多只羊,可以卖2万余元。”说起如今的生活,曹天霞难掩喜悦之情。
2024年,官仓镇立足资源优势,依托各项利好政策,强化能人带动,指导养殖场、养殖户对原有存栏畜禽抓膘育肥的同时,动员养殖场、养殖户加大补栏力度,扩大养殖规模,帮助养殖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通过实施猪、牛、羊扩群增量项目,落实政策补贴,示范引领,做好服务。2024年,我镇新增生猪8000余头、肉牛200余头、山羊1100余只。”官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冯平说道。
花秋镇是桐梓县肉牛养殖大镇。2024年,该镇肉牛养殖5500余户,年存栏量2.8万余头,肉牛产值达1.9亿元,2024年肉牛补栏共计1.15万头。在花秋镇石关社区居民蔡学陶的养殖棚里,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农技术人员正在一旁指导养殖户如何应对新补栏肉牛的反应、吃食、疫病防控等事项。
“我养牛有10年左右了,农技人员经常对我们进行养殖技术指导,提醒我们要注意牛病的预防、疫苗注射等,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蔡学陶告诉笔者。
2024年以来,花秋镇紧紧围绕“万头镇千头村百头场十头户”的肉牛产业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推行以党建引领,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代加工示范户三个主体以及强化供牛体系、发展体系、服务体系和销售体系四个体系的134工作机制,实现农户由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化家庭农场转变。
“接下来,我镇将稳步推进肉牛产业提速转型,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持续打造花秋肉牛特色品牌,增加肉牛产品附加值,确保把牛养好的同时把牛卖好。”花秋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徐忠书表示。
据了解,2024年全县肉牛共补栏4.2万头,羊补栏10.03万只,兑现政策资金1695万余元。接下来,桐梓将在政策对接、项目落地、扩群增量等方面持续发力,大抓畜牧养殖补栏增养,让畜牧产业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桐梓县人民政府网 万莲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